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首輔家的長孫媳> 第752章 唇槍舌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52章 唇槍舌箭 (1 / 2)

自從弘復帝下令太子監國,乾清宮的正殿便幾乎沒有啟用過,而有關顧濟滄疑為倭國細作,沽水行刺兩件大案雖然並沒有交給三法司察辦,但因為沽水行刺一案調動了京衛,且與三百刺客間展開了一場勝負雖然並無懸殊,過程卻也相當激烈的鬥殺,這件大事自然不能夠被瞞得滴水不漏,朝野之間也早有了議論紛紛,甚至不少人都已察覺到這起大案極有可能是皇族的闔牆之亂。

如許晉、沈決明等等內閣,冷眼看著臨淄王、成國公黨已經有如喪家之犬自亂陣腳,他們其實也早有預料弘復帝早晚都會召見重臣——謀弒儲君之行罪同叛亂,且受到牽涉者不僅僅只有皇子,有多少文臣武勳恐怕都不能置身事外,便是不由三法司審斷,但為了糾正視聽平息物議,弘復帝召行這次殿議是在所難免的。

內閣大臣做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席殿議便是理所當然,自不代表獲召即為涉案。

“朕今日召集眾位愛卿,是為幾件要案,尤其幾位閣臣務必留心案情,如何決斷,朕需要聽取諸位意見。”弘復帝自是踞於寶座,除了他這君王之外,眾人皆是站立於雲臺之下,然這場殿議的時間不短,所以弘復帝格外體恤那幾位比他還要年長的閣臣,下令賜座。

一顆心幾乎懸在嗓子眼的臨淄王,先是暗暗安慰自己:也許事情沒有想象那麼糟糕,父皇並沒有聽信秦詢的一面之辭,剛才那番說法,無疑告之眾人他尚未下定決心,所以才特意強調會聽取四閣臣的意見,又雖則許晉、沈決明甚至那李乾元或許會偏向秦詢,可只要秦詢拿不出確鑿的罪證,他們總不敢執意要將皇子郡王定罪處刑,還有郭犁……他而今在那三人的壓制下權力幾乎被架空,雖並沒有答應為我效命,然則數月之前他的老母親九十高壽,成國公府的賀禮他卻並沒有拒絕!

說不定這一仗,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不過臨淄王當然也留意見鄭秀、洛崆今日竟然也獲召見,還捎帶上他的三弟秦諳,心頭不由又犯起了嘀咕:梁師砦若非鄭秀指使,那麼鄭秀便應置身事外才是,父皇也沒說今日會聽他們幾個的建議,可為何召令他們也來參與殿議呢?抑或說梁師砦果然是得鄭秀指使,不過鄭秀早已投誠秦詢,和秦詢商量好的計劃便是先誤導我以為鄭秀是想見風使舵,逼得我孤注一擲?

要真是這樣的話,鄭秀也不該暴露才是啊?否則他收買錦衣衛也犯心懷不軌之罪,他這個老狐狸,總不至於將他自己獻祭助陣秦詢大功告成吧!他必然會提出條件,讓秦詢包庇於他,承認是秦詢指使的梁師砦,乾脆瞞著父皇這事還有鄭秀參與。難道說,是秦詢反悔了,認定鄭秀投誠是假,圖謀之心不死,打算一石二鳥?

鄭秀可不好對付,那麼必然便會站在我的陣營,調轉矛頭對付秦詢,因為唇亡齒寒,我今日若敗,還有誰能阻擋秦詢的勢頭?

臨淄王便更增幾分底氣。

“太子,先陳述案情吧。”隨著弘復帝這聲囑令,今日的殿議正式拉開序幕。

太子身著孝服,手持玉笏,先是恭身推笏示禮,

以告遵旨,方才轉身,面向眾人。

特意先把一雙眼睛,看了一看麵皮繃得像面牛皮鼓般的臨淄王:“大約月餘之前,我耳悉訊報,內容是弘復六年舉人顧濟滄,也即趙都御岳丈,本應在多年前亡於福州倭亂者,竟突然為靖海侯逮獲,且涉嫌聽令於倭國大名行細作之事,不過靖海侯卻將顧濟滄交給了臨淄王秘密看押,我當時便懷疑靖海侯溫驍心懷不軌,意圖嫁禍於本宮,故而稟知御前請旨讓錦衣衛徹察此案。

怎知錦衣衛主辦此案的鎮撫使陶嘯深尚未有任何進展,倒是千戶董貫儉先逮拿了一名倭寇,從此倭寇身上搜出密信一封,寫明交顧濟滄拆閱,經審問,倭寇承認他乃東瀛大名遣派,負責聯絡通訊,也證實了顧濟滄為其名主家臣,又吐露顧濟滄是躲藏在懷柔紅螺湖畔一處莊園。

本宮為慎重起見,自然不會輕信倭寇一面之辭,於是先行遣人暗察顧濟滄是否當真藏身在懷柔,然則讓本宮詫異則是那處莊園的確突然住入二、三十人,不過看防甚嚴,且雖都作普通下人裝扮,然個個身手不俗,又不見顧濟滄出入,一時也不知是否有詐。

又未隔兩日,本宮再收到一封密信,更奇異的是信雖送來了慈慶宮,收信人卻是太師府的內眷顧夫人,顧夫人閱信,證實乃其生父顧濟滄親筆,內容乃是相約顧夫人於相隔密雲縣十里之外沽水之畔會面,但顧夫人也看察得顧濟滄這封親筆信另藏玄機,用暗筆提示‘危險勿往’。”

太子說到這裡微微一頓,示意蘭庭將顧公那封親筆信交給諸閣老審閱,蘭庭也早已經將暗筆之處圈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