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文忠的兒子,而且生得樣貌堂堂,但朝中一直有人說他不過是個紈絝子弟,沒有太多本事,當初齊泰那句“蓋不聞紙上談兵”更是羞辱他到了極點,所以他一直在找機會證明自己。
眼下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相信只要自己攻下北平,擊敗朱棣,就能從父親的陰影裡走出來,所有人都會對他刮目相看!
打仗似乎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眼前這座城池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通州打了下來,大將朱懷正帶兵繞後攻擊開平懷來,到時候北平就是孤城,孤城一座還能玩出什麼花招?入城的日子指日可待。
士卒的傷亡在他看來只是個數字,將領的陣亡他也並不心疼,慈不掌兵,他李景隆心狠得下來,也沒必要照著兩位都督的建議去巡視兵營探視傷兵,何必?他是討逆大將軍,不是朱棣那樣的造反頭子!
然而夜晚來臨,李景隆看罷半夜兵書準備安寢時,戰局卻出現了他始料未及的變化,城內的北軍居然越城而出,分成小隊,對城外的南軍大營發起了偷襲!此刻正是攻城後士氣最為萎靡的階段,誰也不曾料到城內的孤軍還敢主動出擊,尤其是連主帥李景隆都沒軍令傳來,南軍一時大亂,任憑那些下馬守城上馬奔襲的燕軍騎兵衝破了數十座營寨!
而此刻剛剛走出營帳的李景隆看著蔓延而來的火光,很快做了決定,為了確保安全,他派人圍困那隻奇兵的同時,居然要後退十里紮營!
敵人就在眼前,而且是一支孤軍,身為主帥不指揮若定鼓舞士氣,反而要為了自身安全獨自後退!
但並非所有人都像李景隆那般無知膽怯,都督瞿能就是這麼一個有膽子有謀略的人,燕軍進攻時他還在巡營,側耳一聽馬蹄聲就知道燕軍來的騎兵不可能多,他從紛亂的局勢中發現了戰機,準確地判斷出燕軍的夜襲只是掩人耳目、爭取時間,看似一片混亂的時候正是破城的最好時機!
為了讓這些騎兵回城,一定有一座城門是戰機所在,他帶兵繞後觀察許久,終於確定了張掖門就是最弱的一環,便領著自己的數千人猛攻此門,情況確實如他所料,燕軍是在虛張聲勢,正如南軍未曾預料燕軍敢出城偷襲一樣,燕軍也沒人想到此刻居然還有人不去圍攻那些騎兵,反而來攻城!
在他的猛攻之下,張掖門守軍紛紛潰退,那些騎兵也無法回城,眼看城門就要攻破,後退紮營十里的李景隆卻急了。
我他媽堂堂三軍主帥,沒我命令你敢攻城?還是在這種我下令後退紮營的時候?到時候奏表怎麼寫?功勞全是你的,我又成了那個朝中的紈絝白痴,紙上談兵?
就因為這麼簡單的原因,他連著派了三批傳令官,嚴令瞿能停止進攻,回援大營,如若繼續攻城,則軍法伺候。
而這一點在後來的史書上寫得很是簡單明確。
景隆忌之。
有這樣的主帥,真是神仙也沒辦法打勝仗,如果來的是徐輝祖,北平城應該今夜就破了。
一夜戰火,北平...又挺過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