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沒有政治目的的暴亂啊。整個暴亂事件在準備階段也許早有跡象,但長月官方並沒有留意到,眼下城裡恐慌大亂,一時之間各閭各坊小吏聯絡不暢,等於斬斷了官府的手腳,要分清誰作亂已屬不容易,更不要說勘破叛亂背後的秘密。指揮平叛的董文接到訊息時,正在宮廷商議出兵事宜,許多的軍方高階將領都在,平亂一起跟著出來,跟著出來就七嘴八舌。調兵防備夏人就是他順從朝廷第一時間上的邏輯,夏人使團先至京,而後京城暴亂……東夏與暴亂有無直接的聯絡?
一時來到提督衙門坐鎮。
提督衙門中頓時嚶嗡一團。
討論的觀點緊密圍繞東夏:
如果是東夏人支援下的暴亂,他們是想幹什麼?
干擾直州的軍事部署,拖延朝廷出兵陳州?
羊杜抱袖坐在廳中的太師椅上。
能在廳上爭取到一個座位不容易,旁邊匯聚著與他交往密切,曾被他管轄過的將領,他像個看客,雖然他努力擺脫自己看起來像個看客。
臉色略顯蒼白的陶坎擠在他身邊咳嗽幾下,輕聲問他:“您覺得與東夏有無干系?”
沒有足夠的資訊來源,誰也不敢輕易下什麼論斷!
羊杜不知道。
除了東夏,並沒有突然而來的政治勢力!
但要是東夏,又是為什麼呢?
打著調停的名義來京城生個亂?
京兆尹顯然更為熟悉城市情況,要問京兆尹收到的訊息,京兆尹卻又不知道被堵到什麼地方去,還沒能到來。
董文和幾個謀士攤開京畿地圖,根據派遣出去計程車兵反饋回來的訊息,在上面標註暴亂的區域。
似乎是在佐證東夏的參與,東市上空壓了一堆三角紅。
東市周圍聚居了大量的東夏人。
雖然不知道情況,兵卻已經派出去。
但是飛快報來的訊息卻又減弱這些判斷的依據。
“報。東夏使團衛隊未見異動。”
“報。東夏博雅量照會朝廷詢問怎麼回事。”
“報。東夏總使館要求保護外出夏人。”
“報。叛賊有兩種,裹身蒙面持彎刀者當眾砍殺,戴小白帽者圍攻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