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曲盡星河> 一百零一節 大後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百零一節 大後方 (1 / 3)

吃完飯,是要送健威走。健威是以夏人的身份歸國,要走也一樣要由夏使館照會靖康官府,拿到批覆過的通關文碟。按健布的理解,近幾年,靖康和東夏的關係敏感、複雜而不失緊張,這個過程也許要花費些時日,只怕自己還是要領健威回家住。卻沒想到,與李時珍一道,經過盤問去了夏使館的文牒司長辦,卻是一所光線很好的廳堂,東夏司員清一色隔著長桌朝向大門正坐,出關前往東夏的人排成豎排;轉臉巡視,成排的人群還細分為“公務照牒”,“商會照牒”,“轉遷照牒”,“歸夏照牒”……健布從不曾見哪一國的使館是這樣辦理通關文書的,不由暗怪自己留意得少,今日才會覺得像來到截然不同的世界,關鍵是眼前往東夏的人有點多,廳裡不細數,怕是也好幾百人,而且辦事的人仍是源源不斷從外頭進來。

不及健步吃驚完,李時珍喊他們前往“歸夏照牒”去辦過所,排在一排人的後面,健布想問李時珍點什麼,卻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只是說:“人好多呀。都是你們夏人嗎?”問是問得傻,根本不像一個位高權重數十年,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的人。

李時珍卻不厭其煩地解釋說:“也有老國人,也多,經商的,遷徙的,都很多。”

他說靖康,有時候會用“老國人”這個詞,說是他父親去了東夏,從他父親那兒得來的習慣,稱呼靖康為“老國”。

正說著,旁邊傳來驚喜聲:“阿珍。是你呀。”

健布隨著李時珍扭頭,就見旁邊衝出一位年輕人,穿著東夏制式的氈料大衣,裹條黑色皮圍巾,身材高大,一隻手已經按在李時珍的肩膀上。李時珍也驚奇起來,喊道:“夏至君呀。”

明明也是個少年?

夏至君呀。

夏至?

不過,健布確信,李時珍他鄉遇見故人。

這個故人不但和李時珍相熟,而且熱情異常,嗓門奇大無比:“阿珍呀。你也出國了?公幹嗎?世界真小,這裡都能遇到同窗?還不只一個……”他扭頭大喊:“陳三金,陳三金,你讓別人替你,你出來一下,來看時珍呀。”

他朝向的是廳裡的一個小室,大冷天的,不斷有人整齊進去,坦衣而出,這時,有個年輕人慌張出來,卻是穿著一樣的東夏制式衣物。

李時珍給那人揚了一下手,帶著喜色向健威和健布解釋:“他們都是我小學的同窗,沒想到都在靖康。”

健布問:“一起啟蒙的同窗?”

他說完就意識到錯誤,東夏好像開了很多的小學……這些小學裡一起上學的學生,應該不算私塾啟蒙吧。

夏至大聲回答他:“一個班過。”說完又嚷:“陳三金與你一樣讀了醫,在使館從事移民體檢呢。我是來帶丁的,回我阿爸的家鄉帶丁到咱東夏。他就在這裡從事了,我可是等批下文牒就歸國。”

陳三金靦腆多了,到了跟前,李時珍正要介紹健布爺倆,他卻記得提醒說:“阿珍。你是特殊人才,持特牌了吧。你還用排隊?”

健威連忙說:“是我要去,對,是回東夏。”

健布卻臉色有變,迫切問夏至:“你帶丁。帶什麼丁?”

夏至奇異地看著他,等李時珍略一介紹,笑道:“爺爺。是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們東夏地大人少,靖康呢,人多地狹,我們缺人。我們大王呀,他出自關隴,很多老部下都出自關隴,他們到了塞外之後,有時託人回來看看,不想很多親戚朋友都想去東夏,久而久之,我們朝廷上就都知道了,給他們特批,由關隴這邊的人申請,申請過了統一去東夏。這我回來,就是去武縣接丁的。”

健布臉色煞白。

這是什麼話?

這是什麼意思?

沒錯,武縣有狄阿鳥的老部下,但是這樣成批帶丁出關,那關隴豈不成了狄阿鳥的大後方呀。

健威知道祖父為什麼異常,連忙拉他提醒他。

健布反應過來,問那夏至:“他們願意去呀。塞外苦寒之地,他們去呀。他們去了還能回來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