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夏王提兵十萬破雕陰,搗黃龍,旦夕可至長月,朝野早已震動。
皇帝的使者幾乎是第一時間出動,帶著指責東夏不顧白登山約定的憤怒,但是朝局那邊卻引發了激烈的動盪,皇帝把陰森森的眼神瞄向滿朝的文武大臣。他雖然不敢在這個時候稍有異動,只是撫慰,在釋放,在澄清……甚至做作地表示,他對儒道的尊崇從未改變,但心裡卻極懷疑是一場內外勾結的戰爭。組織軍民抵抗的人選,他也一再推敲,但對佈防?卻毫無信心。
他的使者被晾在雕陰,使者出了自己的住所,就能看到源源不斷的東夏兵透過幹道往前開進,兵強馬壯的東夏將士把積雪踩得稀爛,馬糞牛糞都夠拾糞的孩子上完一畝一畝的肥田,甚至他們派人進入山區,使者懷疑是在找尋可用的樹木,用來建造攻城器械。使者對守住黃龍不報一絲信心。
焦慮的使者只希望長月知道這一切。
雕陰離長月太近了,自從有了高奴,高奴到樓關之間的崎嶇,歷史上很少有遊牧人從這一道入京,但要是從此上京,過了黃龍,就直接到了京畿。
其實不用他傳遞訊息,東夏在黃龍城下熱身,軍隊排山倒海一般,早就有皇帝的親信看過傳遞回去。
熱鍋螞蟻一樣的皇帝已經作手遷都了。
不過在遷都之前,他出於權宜,決定召見張果道長,明著問計,實則讓這個有可能勾結了東夏的花山派老道開他的條件。
張果道人開出的藥方就一個:修德。
怎麼修德?
首先,親賢臣遠小人,親儒道遠佛教,讓儒道兩家放心;其次,要誠心誠意與東夏和談,使靖康佔據道德上風,如此東夏撕毀協議,天下人才好同仇敵愾;最後,將劃給僧人的土地賜予有功將士,激勵將士保衛長月。
見完目送走,皇帝就在冷笑。
一個僧人藏在他的帷幄間,張果走了,他才出來。
皇帝望著張果的背影,問他:“看清楚了嗎?”
僧人道:“看清楚了。”
皇帝說:“此道人據說有神鬼莫測之能,佛能賜他一死麼?”
僧人毫不遲疑道:“佛有十八羅漢,足以賜他一死。”
皇帝道:“現在不行。風頭過去了,由你去辦,要讓他死得悄無聲息。他自稱神仙,走過的都是深山老林,下手的機會很多,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僧人是佛教優選出來的才智之士,自然懂。
他又問:“達摩高僧在幹什麼?”
僧人緊緊跟隨著他,輕聲道:“師傅他老人家今天應該去清理門戶了。”
皇帝反問:“那個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