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鹿前腳進了靖康軍衙,後腳總使館的人就在找他。
李虎已經有了訊息,不止是有了訊息,他人已經坐鎮東市,在為東夏澄清造反不實,不僅向夏人澄清,也向長月百姓澄清,澄清只是言,幫助靖康平叛救助百姓則是行,因為他知道,如果不夠快,一旦朝廷平叛中誤傷東夏,那便是無妄之災,回頭興兵都晚了。然而總使館再要進去見博大鹿,靖康已經不肯,隔斷博大鹿與他們東夏的聯絡,這是一道雙保險,靖康朝廷不可能全信東夏。
幾個時辰前,李虎帶崔生源和逢畢馳騁入了城門。
兇徒的數量比想象的要多。
甕城已是慘不忍睹,守城門樓子的官兵倉促不經戰,有的逃了,有的被殺散,黑白衣袍的兇徒到處都是,喋喋怪笑著攆人。圍繞著城門口的空地轉眼空了。一個抱著孩子的婦人腳軟到底,一名黑衣賊人毫不客氣抓上她的頭髮拽過來,捅了進去,那黑衣,飛快被染紅,像繡出來的大紅牡丹。那婦人護孩子,人都不行了還想往後跑,黑衣賊人又至後釘她一刀,她就把孩子往遠處投擲……李虎快馬馳入,見那黑衣賊人又上去趕殺,便自後掀拽他一把,再往前馳走,撈上孩子。
孩子都嚇呆了,馬馳走了,才猛地哇哇大哭,回身要他娘。
一股骨子裡的熱浪湧動,李虎有將這些賊人殺光的衝動,眼看就要衝過甕城,卻又在甕城邊上打了個轉又回來。
逢畢和崔生源緊跟其後,自後殿護李虎,見他打轉回去,勒韁不及,反倒衝去前頭。
一回頭,見四面黑衣賊人白衣賊人往李虎身邊蜂擁,就又殺回來,用喊聲提醒李虎。
眼前雖是甕城寬闊,人已走空,但亂七八糟的器物在,一旦被堵不堪設想,李虎只得掉頭再走。
他胯下的馬匹似乎感染了他的怒火,一聲怒嘶,一豎而起。
掉頭再走,還是能碰到零星賊人。
三人一路砍殺,漸漸追進逃難的百姓。
街面上到處都是恐怖的尖叫和奔跑聲,一些飯鋪急著關門板,外頭蜂擁些人要進來,個個祈求說:“殺人了。行行好讓我們進去躲躲。”
如果沒能及時擠進去,回頭看賊人逼近,卻又掉頭就跑。
歷來兵亂,無論最終死傷多少人,都帶有強烈的目的,不曾為殺百姓而殺百姓,未作戰先趕殺一片百姓!
崔生源怕李虎抱著孩子,受賊人阻攔時受牽累,走馬上來奪抱走孩子,而李虎沒了累贅,又上前開路。
走著走著,便成了李虎在前,崔生源提著孩子居中,逢畢殿後。
突然,前頭二人聽到逢畢發出一聲悲憤的怒吼。
扭頭看去,一片賊人在追趕他們。
靠前的一個賊人不知哪來的弩機,從路側放弩,逢畢猛地翻滾下來,趕上將他戳個頸穿,怒吼是要李虎快走。
崔生源好後悔奪了孩子提著,只能眼睜睜看著李虎調轉馬頭,衝鋒陷陣再去救逢畢。
殺退賊人回來,李虎和逢畢各自帶傷,再往前走,前面依然有著零星的賊人和大片奔走的百姓。
一輛要出城的馬車逆著行人掉不了頭,車伕跳下來扯拽嚎啕,將車繞橫在路上,左走右走,越著急越掉不了頭,再調轉已不及。兩個賊人向他靠近,車伕心裡害怕,掉頭就跑。那馬車孤零零地橫著,裡頭傳來女子的呼救聲。
隨後,那女子往外看看,視線裡沒有看到賊人,想跳出來跑掉,卻因為害怕,腳一拐彎,人從車上趴去地上。
她沒看到賊人,賊人看到了他,人還沒爬起來,獰笑聲就響在她耳邊。
刀光閃了一半,柄部被李虎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