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坎輕聲勸他:“別再出價了,夏人的畫多數都是工筆,沒有什麼神韻,無非是給些販夫走卒看的。你競得回家,毫無收藏價值。除非他狄阿鳥當了皇帝,百年後你的子孫拿出來換錢。”
羊杜遲疑片刻,問小二:“我可以要求看畫嗎?剛才我聽到有人要看畫……是不是可以中場看畫。”
小二點了點頭,唱道:“長月杜先生提出看畫。”
一陣議論嘈雜,又一陣沉寂,片刻後,門口響起敲門聲,小二移到門邊開門,進來兩名年輕的東夏人,他們捧畫送至面前,又加燭火攤開,服務到家地展現給羊杜。
這是一幅半工筆半寫意的畫幅,先入眼的是畫中左側的參天大樹,樹下狹路上有一大一小兩騎經過,大人舉著馬鞭,小人遠眺……在他們的視野中,北平原徐徐展開,近處阡陌縱橫,遠處民居星羅。
筆法線條細膩,視野卻現出由近及遠,看不到邊的開闊,沒有絲毫的色彩、淡墨濃墨,層次卻很分明。
羊杜可以肯定這是一種新鮮的畫風。
它和歷來的靖康畫風不同,是隨著視野鋪開的,視野余光中景物略微含糊,視野的正前方清晰,這和靖康山水寫意的山外青山樓外樓那種平鋪的敘述風格完全不同。
這是開創一派的宗師?
抑或是東夏興起此種畫風?
但不管如何,這種畫代入感很強,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像是自己站在大小二人的位置在放眼遠看,由於田野近寬遠窄,民居建造很有特點,寧靜祥和卻又繁榮的北平原就這樣走進你的腦海。
羊杜輕聲嘆道:“可惜了。”
他揮揮手,讓人把畫收走,給陶坎說:“不名不古是它的硬傷,卻是傳神之極的畫作,我真想出價拍下去,卻怕眾人不同我所想!”
陶坎點了點。
羊杜不再出價,任【茶馬書畫局】兩千貫把畫拍走。
然而人家把畫拍走了,羊杜卻生出後悔,不停惋惜。
陶坎苦笑搖頭,他也是出身士大夫家庭,有一定的鑑賞力,自然知道怎麼回事,羊杜心裡喜歡此畫,卻覺得價格高了,買了不值得,他安慰說:“末下回去找找,若有夏人的畫,定贈予公。”
拍賣又開始了。
不少是靖康的珍品,但沒有羊杜看在眼裡的珍品。
義賣多是湊人氣,被古玩書畫商用來清理積壓貨換錢,除了主辦一方,很少有人拿出稀世珍品。
直到一隻中朝五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