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要事?
與李盤達成的條件,一起拉起一支僧兵。
在保郡拉起一支僧兵,若不想代價太大,也得找他李虎,他李虎身邊的東夏人多,自己打過土匪,又精通武藝,鄉里無賴兒畏服,更身兼民望,幾有可能登高一呼,跟官府幹的威信。
他怎麼還不回來呢?
保郡都過去了,回頭能看到城裡寺廟探出的尖尖,看看這進度,算算這工期,道林就在心裡滿意。
當初要建的時候還鬧過爭執。
城裡的那一片地,李虎建議更改方案修成禪房,不再肆意擴建,建議城外的別院好好大修,到時無論工期長短,都不影響城內百姓的生活,而且能夠坐山看水,給人禪修禮佛的神往,道林不同意,便出了民鬧。
和尚們不能與民爭利打架毀形象呀。
結果就是李盤所說的那樣,和尚們吃虧了,想要拉一支武僧。
武僧倒不是為了與百姓打架,更不會是因為此事引發,而是寄託了道林的衛道之心,遲早要見。
而今,道林回顧過來,承認人家李虎是對的。
要是把城裡大修,那幾千斤的石頭運送進來,街上的路不全毀了嗎,人還透過不透過?修起來又該多慢?
結果現在呢?
城外別院能夠就地取材,減少運輸,城內禪院一片清幽,白樓都建起來了,挑得高高的,到時山上起鍾,城內誦應,這才是一片佛土呀,一副西方佛國的模樣。
他還在想著李虎。
最近這些天來,他想的的最多就是李虎。雖然僧人還沒有清規戒律的約束,但已經有了分化的苗頭,道林的師傅達摩一心向佛,沒有侍妾,雖然提到與女弟子雙修,實際上自己卻沒修。
道林是他這一派的,睡過女人,雙修過,卻也沒有不像話,也就沒有子嗣……沒有子嗣在他看起來合情理,雙修是修什麼呢?修佛呢,雙修能煉精化氣,怎麼可能會產子呢,要是產子反倒壞了。
正因為沒有產子,他對弟子的態度就大不一樣,轉世時得有人找到自己呀,弟子就得像子女一樣對待,不是嗎,百年之後,他坐化了,他有什麼?要是有李虎這樣的弟子,佛教必然昌盛,尤其是他這一支,保不準被推選為教宗,到時金身舍利,受天下萬僧供奉,信男信女,五體投地,這該是什麼場面?
到時自己再一轉世,李虎發動僧眾把自己找回來,從小和尚長大,再主宰佛國,對不對?換做別人呢?
他無成就。
他就做不到這些。
要未來,就得要有人才。
要人才,就不能放過李虎,他就是自己的侍妾,他就是自己子孫,就是自己的將來,就是自己成佛轉世的保障。
只是李虎想要啥呢?
以前看不出來,一心往金錢上考慮,現在可以肯定了,他有佛性,他想普善,這是他的佛性呀。
見面了,要問他:“你一人救人,能救幾人?”
這樣的人,也許就入情了。
這時再潤物無聲地講解佛法,講天地致理,講萬物有靈,他就入信入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