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曲盡星河> 七十二節 魏博紛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七十二節 魏博紛亂 (2 / 2)

狄阿鳥國內有好幾個擅長搞外交的。

不能讓高顯人參戰,如果他們參戰,戰爭徹底失衡,本來一個東夏就夠靖康頭疼的了,還要趁他虛弱在背後捅一刀才奪回北平原,他們兩個聯手怎麼了得?楊雪笙人還沒到,就已經派人前往高顯,自己一路向北的同時,讓自己派去的使者去遊說高顯,問問東夏到底怎麼哄他們的,究竟開了什麼條件。

這個時候,漁陽河谷的戰爭已經結束。

兩天前交換俘虜只交換到將領。陶坎沒有繼續交換下去,也沒有趁機掩殺成,人說哀兵必勝,掩殺過去就成了兵法上的大忌,更重要的是張鐵頭的死,讓靖康軍隊手忙腳亂,蒙上了一層陰影。

大將自刎於陣前,這是很毒的一個話題,軍營沒有人不在談論這件事。

談論他的死就要談論東夏的檄,談論東夏的檄,就又要談到了上谷慘案……誰對誰錯,誰好誰壞,流言蜚語,蜚短流長,士卒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打仗了,甚至討論起來,將領們屢禁不止。

看起來陶坎的數萬大軍仍佔據著優勢,但他卻覺得自己頂不住了,急於求戰。

他進兵,狄阿鳥就退。

這種退,一退數十里。

步兵仍佔據大量比例的靖康軍隊推進上去,走累了,鬆懈了,對面煙塵大作,東夏騎兵殺回來了。

吃幾次虧,靖康軍隊要麼步步為營,要麼走快了,面前冒東夏兵,掉頭就跑。眼看打著,打著,都要打到漁陽去了,陶坎沒有半分喜悅,再這樣打下去,盧龍關已經全是高顯、東夏士卒。

你主力在漁陽,你的備州還要不要?

陶坎發現狄阿鳥有意不與他交戰,乾脆又拉著人回去了,但他不知道,狄阿鳥借兵的代價多大,他也不可能知道,只是借來助威,高顯有高顯的打算。

他以為狄阿鳥不打了,狄阿鳥突然趁他退兵發動進攻。

半夜開始發起的攻勢,天亮之後,撤退時的前隊回來,後隊被東夏殺得七零八落,東夏兵只歇一歇,陶坎就作出調整,再次後撤。他不敢接受將領個別反攻的建議,因為盧龍關上兵力眾多……既然不能與狄阿鳥快速決戰,還與他耗著幹什麼?他說撤,就直接撤往北平原。

這時士氣低沉,前面傷亡巨大的影響也凸顯出來。

陶坎正無計可施,聽說楊雪笙已經到了魏博附近,就在軍事上做好安排,自己連夜趕去魏博,想得到一、二指點。

此時,數十萬靖康軍隊上空籠罩著陰雲。

原先東夏管轄的地區,支援東夏治權的百姓們又開始活躍,他們與支援靖康的百姓們相對峙,甚至械鬥,不少有積怨的村落根本沒有政治上的絲毫看法,失去了東夏對於族斗的壓制,純粹是為了解決多年的宿怨,隨機各站勢力的一邊,然後在荒山野嶺族鬥,搶山搶林搶地搶水。

靖康官員接收未及,誰顧得了他們嗎?

誰也顧不了。

只是聽憑他們械鬥,然後反過來給靖康官府以壓力,不少小吏聽信這些民眾之混入了東夏兵,東夏人又回來了,不辨真假,就往魏博跑。

到了魏博,又把恐懼帶給魏博。

趙過已經抵達過魏博周遭,魏博都已經切實地感受到東夏說來就來的迅捷,更是大片恐慌,你攻破別人的北平原,安知別人不破你魏博,夜晚全城戒嚴,白天官府和士紳一起聯名,要陶坎分兵守魏博,因為不知道聯名請求起不起作用,站在高高的城古塔上往下望,能看到多數的富戶人家正在搬家,有的胡亂一收拾,住鄉下去,有的則想的是南遷,套了一隊車馬。

在這紛紜的亂城,也許只有聊聊幾戶可以鎮定如故。

花陰朱氏設在城的宅院卻絲毫不見動靜,他們的掌櫃們大概壓在東夏人進不了城的賭注上,開始收購接手產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