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小比喻?
你再拿出來一個比這個大的比喻我看看?
你有才華我們承認,但你一個在村子裡種地為生的村夫,還真敢比啊……。
“聽說孔明一直在種地,半耕半讀,不知對自己的未來有何規劃?”
有人冷冷問道。
“呵呵呵……。”諸葛亮輕搖羽扇,在眾人鄙視的目光注視下,從容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爾等只知吟詩作賦,而我以有掌握。”
“是是是……。”
龐統賠笑一番,便轉頭去跟其他人聊天去了。
諸葛亮看到沒有人來理會自己,眼中的傷感一閃即逝。他家道中落不得不蟄伏田野,既然這些人看不起他,他更加要一鳴驚人。
“不就是作一首詩嗎,有什麼了不起的。沒有文韜武略的話,哪一家主公會看上你?”諸葛亮盯著眾位圍攏的袁譚,無不羨慕中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飲而盡。
…………
三天後。
喬老感激袁譚的救命之恩,又尊敬鄭玄,因此就邀請鄭玄和袁譚留宿在了家中。
袁譚以施恩不圖報為名,便讓喬府的下人們今後稱呼自己少爺就可以了,叫恩公的話,太見外了。
下人們心想我們府上就兩位小姐,沒有少爺。你這是要侵吞我們家還是怎麼著?但看喬老十分感激於他,於是紛紛少爺稱呼。
喬老是一位仁德的長者,對此不以為意。
這更加助長了袁譚的囂張氣焰,每每用少爺的身份,出入後宅。武裝家丁若有阻攔,往往金錢開路,無往不利。
他儼然已經是蔡府未來的老爺,百多僕從都成了他的心腹耳目。各種有關二位小姐的訊息匯聚到了他這裡,上至小姐的生辰八字,下至小姐穿的什麼樣式的肚兜,他全知道。
這一日,袁譚正說偷溜出去,卻是被恩師鄭玄堵在了門口。
鄭玄越看這個徒弟越是喜愛,這個年輕人真是不簡單,往往妙手偶的的道理,就能讓鄭玄沉思數日。
因此對袁譚的學業相當重視,悉心教導,要將一生所學的精華,盡數傳給他。
鄭玄已經收山了,未來能不能裝逼,死的時候葬禮場面大不大,全靠這個徒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