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晏清帶著眾人一直來到大包間,也不知道她是怎麼辦下來的,沒有人瞎打聽。
“咱人雖然多,但條件有限,只有四菜一湯,大家湊合一頓吧。”杜晏清待諸人入座後,說道。
“有啥吃啥,千萬別破費。這是我們倆的糧票和菜金,你先拿著。”小王同學以身作則,先將兩斤本地粗糧票和一塊錢塞到杜晏清手裡。
“太多了、太多了,一張就夠。”杜晏清只打算留一斤糧票,將剩下的都塞回來。
“別讓了,我飯量大,這些還不一定夠呢,一會多退少補吧。”唐植桐挎包裡還有沒吃完的松子,這會正好拿出來給大家消磨時間。
“就是就是,多退少補。”有小王同學帶頭,其他同學紛紛將糧票和錢塞給杜晏清,一時間紛紛攘攘、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雖然都是發小,但也都老大不小了,落座的時候大家默契的選擇挨著同性,唐植桐挨著小王同學,另一面空了一個坐。
唐植桐和小王同學先將松子分發了一下。
眼下除了罐頭,估計也沒別的預製菜,所以菜上的有些慢。
等菜的空檔裡,這幫人,尤其是男生開始高談闊論、揮斥方遒。
由於前面有“八九點鐘的太陽”的鼓勵,後面有國家需要人才的優厚待遇,再加上受報紙輿論的影響,所以現在的大學生、青年都挺敢說話。
元旦以來,二流報紙上很熱鬧。
各行各業朝氣蓬勃,全面向好,就連四九城的蜂窩煤都專門佔了半個版面。
蜂窩煤確實省煤,但它對屋子裡保暖作用不大。
作為人均收入卡在平均線上的唐家而言,還是喜歡用老式爐子,大冬天的,取暖總不能靠抖,或者一身正氣吧?
唐植桐用來盛松子的報紙是從單位帶回的二流報紙,1月3日那份,上面用了好幾個版面刊登了這次中、印衝突的新聞,並刊印了中、印兩國首腦的來信。
幾個男生拿過報紙,就西南邊境問題開始發表意見。
唐植桐在旁邊給小王同學剝松子,只是靜靜的聽著,不打算摻和這幫荷爾蒙爆表的小青年的爭辯。
西南邊境問題繞不過麥克馬洪線,帶英嘛,一貫的攪屎棍子揍性,屢教不改,下次還敢。
麥克馬洪線是清末民初時的事情,就連人人唾棄的袁大總統都不承認這條線的合法性,但當時參加西拉姆會議的議約全權大臣陳貽範是個會英語的親英派。
這可就壞了菜嘍,他一邊表示要請示,一邊宣告自己籤的不作數,但最終還是簽字了,據說是受了脅迫,可能有氣節,但絕對不多。
這事搞的中國很被動,後來還是顧維鈞出面給他擦的屁股,也沒擦太乾淨,否則就沒後邊這麼多事了。
四個小青年血氣方剛,都是主戰派:“十七國聯軍咱都打了,還怕一個小小的阿三?!”
“談什麼談,阿三敢侵犯郎久、空喀山,都特孃的打到家門口了,就該打丫的!打到丫服為止!”
“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打阿三一頓,那邊能保五十年和平!”
……
三人你來我往,聊的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