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參加前女友婚禮,現場逮捕新郎官> 第359章 衝突的線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9章 衝突的線索 (1 / 3)

不太可能,證明他在單位的人不是一個人。

可是,王慧芳的丈夫張超的鞋印,基本上印在所有鞋印的最上面。

這就說明,張超是最後一個進入房間的人。

或者說,法醫判斷的死亡時間有問題?

陸川再次開啟案件的卷宗仔細翻閱。

根據卷宗記載,在房間內發現指紋和鞋印的所有人,都進行了重點調查。

雖然卷宗並沒有記載,哪些人是重點懷疑物件哪些人是屬於過程調查物件,但是以正常辦案的思路來看,妻子被害丈夫基本上都是最大嫌疑人之一。

可本案中,關於張超的調查內容比較少,因為張超有明確的不在場證明。

僅僅卷宗中就記錄了四個人的供詞,他們都能擔保張超在案發的時候,並不在家。

人都不在,怎麼殺人。

所以,張超的嫌疑在一開始就被洗清了。

當然,如果張超真的是兇手,那麼就有兩種可能。

第一,給他作證的人在撒謊。

但是一個人撒謊容易,四個人都撒謊,這種可能性太小。

也就是說,張超在案發的時候確實不在家裡。

根據卷宗記載,張超報案的時間是七月三日,星期一下午六點三十二分,他從單位下班回家後,發現妻子被害,所以報警。

法醫記載的死者死亡時間是七月三日上午十二點左右。

這個時間點,張超在單位參加內部討論會,有四個人集體為他作證。

所以,張超的同事除非集體做偽證,否則張超在王慧芳死的時候一定在單位。

那麼有沒有第二種可能,法醫確定的死者死亡時間不準確?

這種可能性當然是有的,但是機率並不大。

根據卷宗記載,死者因為被害進行了屍體解剖,法醫得出的死亡時間是根據多種因素進行判斷的。

卷宗中附有屍檢報告。

陸川雖然不是法醫出身,但是僅僅從現勘的角度去看,從屍僵程度記錄、屍體溫度記錄等,也能判斷出,法醫對死者的死亡時間判斷應該沒有問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