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袁老研發雜交水稻並不順利,因為國外也沒有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官員和同事都不看好,對他沒信心。”
“不過,袁老沒放棄,靠著自身的堅持與毅力,還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與幫助,終於研發出了三系法雜交稻。”
隨著江臨的講述,投影畫面也變成了收割的金秋時節。
畫面是一片金黃色的稻田,穗穗飽滿,沉甸甸地彎著腰。
由於採用了無人機在空中拍攝,整個畫面呈現得極其壯觀。
看到此景,在場眾人都下意識漸漸張大了嘴,被震撼到了。
尤其是那飽滿的稻穗,目測每一穗都有百粒還多;反觀大明的稻穗,每一穗能有四五十粒都算比較多的了。
要說他們一開始對於江臨的說辭有些半信半疑。
如今,在透過影片親眼看到雜交水稻的稻穗後,徹底沒有了懷疑的想法。
江臨繼續講述道:“袁老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將雜交水稻的全國總產量達到了1.2億噸還要多的耀眼成績。”
“換算成大明的計量單位,約莫二十萬萬石!”
此話一出,本就震撼的眾人再次被驚得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他們也不太清楚當今大明的全國水稻總產量,但是肯定遠沒有二十萬萬石那麼多,這簡直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是他們根本不敢想象的,恐怕十年的全國水稻總產量才能與其勉強相比吧!
“成功研製出三系法雜交稻後,袁老依舊沒有停下來,繼續改良著技術。”
“我穿越的時候,袁老已經仙逝了,不過他培育的學生們繼承了袁老的事業,依舊在為了雜交水稻努力奮鬥。”
聽了江臨的話,在場眾人都沒有說話,臉上露出一抹哀傷的表情,為其默默哀悼。
雖然他們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江臨口中的袁老,但是僅僅透過江臨的講述就能知道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才。
過了一會兒,老朱才緩緩開口,忍不住感慨道:
“此人讓後世百姓們吃飽,簡直就是後世的神農啊!”
“是啊,要是生在我大明,也是足以稱之為聖人的存在。”朱標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