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想的簡單,有男有女,那就是龍鳳軍啊,結果一說出來就遭到幾女唾棄,不料朱從之卻是非常欣喜,飽含深情的看了一眼呂婉,呂婉含羞一低頭,朱少帥拍了板,這五百大軍就正式定名為“龍鳳軍”。
接下來就是各營分配,張三責無旁貸的領了“斥候營”,成了一個五十人的小營長,負責打探和傳遞訊息。
關於“前鋒營”和“後勤營”,許江樓和呂婉爭到白熱化,都想領前鋒營。
呂婉之所以跟來,就是奔著打仗來的,現在同樣盤踞東南的就是金陵王和天王陳友諒,一山不容二虎,早晚必有一戰,而陳天王和寶生堂一夥,於公於私,呂婉都要戰鬥。
五人投票選舉,呂婉輸了,負責後勤,她狠狠的剜了張三一眼,因為張三把票投給了許江樓。
這一眼張三選擇無視,他一點私心沒有,只是覺得不管從年紀,還是江湖經驗,許江樓都更適合。
明月不滿十四,擔任不了什麼官職,而且從身份來說,也不合適,於是她自選在張三手下做個副手。
編制就這麼定下來了,張三斥候營領了五十人,呂婉後勤營領了五十人,剩下四百人歸許江樓的先鋒營,許江樓又調配了二十給朱少帥做親兵,當呂婉回王府報請獲批之後,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軍隊就成立了。
許江樓練兵有板有眼,學的是李大猷練兵模式,單兵和配合並重,只是手下多為老弱,樣子是有了,實戰估計堪憂,許江樓知道也沒辦法,只能盡力而為。
張三那五十人訓練很簡單,他就按照吳良最初訓練自己的方式訓練,早也跑,晚也跑,跑不動拉倒,明月坐在小山坡上吃果子監督,哪個落後就用果核丟哪個。
他們安安心心的在這練兵,外面的世界卻是風起雲湧,戰火連天。
新上位的琅琊王和他母后也沒料到事情居然演變到如此江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痛定思痛,放棄了對朱從標的攻打,大軍退守京畿,北到長城,南據黃河,其餘地方不管了。
除了京城主力,現在神州大陸實力最強的是兩夥,一是西北崑崙王,統領西域五省,擁兵百萬;二是到了雲貴的朱從標,有王陽明和朱七七的輔助,九天奪四省,聲勢同樣浩大。
同時王陽明自創了“心力門”,廣收門徒,傳文又授武,憑著他朝拜會奪魁的名聲,無數少年英豪前去投奔,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
剩下各路人馬中風頭最勁的便是明教,佔了中原三省,明教“五行旗”和“十散人”重新走入人們視線,“大魔王”的名聲又掀起了新的高潮。
金陵王朱釗這排不上前五,但也在前十之列,坐擁南直隸,江蘇浙江兩省官員盡皆附庸,手下軍士也將近三十萬。
在這天下的爭奪戰中,武林人士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能夠高來高去的各路高手和門派弟子成了各方勢力爭奪的物件,凡是有名有號的都不惜重金。
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何況是能在幾萬大軍中輕易取上將首級的大俠,這些武林高手對上普通士兵,往往都是以一當十,甚至當百,誰手上有個百人的武林團,那都是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