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你想靠著別人的呵護一路走過?當你哆哆嗦嗦御劍乏力的時候,有沒有看過同伴的眼神,如果你連累了他們全軍覆沒,臨死前會不會有人記得你摘的果子是什麼味道?”
這番話振聾發聵,有如醍醐灌頂,讓張三瞬間似有所明悟。
“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這句話張三又蒙了,好在王陽明很快解釋道:
“人要有一顆為自己著想的心,順心意,才能剋制自己,約束自己,最後才能成為想要的自己。”
看張三還是晃著腦袋,王陽明似乎也有些頭疼了,想不到張三悟性如此之低。
於是又說道:“心裡有了目標就要全力去做,不要偷懶找藉口,明白麼?”
張三懂了,但還是有些頭疼,想和陳於卿卿我我,共度良宵,難道等下就過去說麼,還是直接做了?
不過仔細想想還是有些明白了,高興說道:“就是我有個目標,知道怎樣能實現它,然後就按照自己想的去做是麼?”
王陽明滿意的點點頭:“嗯,差不多。”
“遵循自己內心的感知和判斷,想到怎樣能夠讓自己更強大,只要是自己能做到的,就要把它實現,而不要給自己找理由和藉口,安逸和強大本來就是矛盾的,目標不分大小,想建功立業,稱王封侯,或者只是想多賺些銀子,任何事,只要你真的悟到了這知行合一,都能很快實現它。”
“謝謝老師。”張三躬身行禮,這番話確實受益匪淺。
不過王陽明若是知道張三是準備把他的傳道準備用在採花大業上,只怕是得當場吐血。
“我當不得你老師,不過沖你喊這一聲,我再傳你四句話,你慢慢體會。”
王陽明接著一字一句慢慢唸了起來:“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說罷離去。
諸多善惡張三一時還是理解不了,只心裡暗自嘀咕,我不做善人,也不做惡人,只要做個盜賊,最好是俠盜,要是有王陽明這風采的俠盜就更好了。
不過那先就得換個髮型,加個鬢角,腦型最好也變變,眼睛再大點,就差不多了,那笑好帥,也得學學。
張三正在比較和王陽明的相貌差距,那邊傳來了吵架聲,不用想就是朱七七和陳於,張三走過去時場面已經是劍拔弩張,王陽明和唐經天似在勸架,鐵勝龍站在了朱七七身後。
“你們都不用說了,這個反賊原來就曾試圖行刺於我,到這島上又再次動手,今日無論如何我不會放過她。”朱七七斬釘截鐵道。
陳於冷然道:“有本事就單挑一決生死,怕你本姑娘就不姓陳。”
“和你這反賊單挑?”朱七七不屑的一笑,“將來總有迴歸故土的時候,誰幫我擒下這反賊我一定秉明父王論功行賞,若是幫助這反賊就視同謀逆。”
朱七七這話一出,誰都不敢勸了,江湖人物再牛,也牛不過太武大帝,且不說人家執掌天下兵馬大權,就是論武功,太武大帝也是穩穩的第一,沒人可以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