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雯從電腦前抬起頭:“你有什麼想法?“
“預防比補救更重要。“楊志強走到白板前,寫下“工友課堂“四個字,“我們應該定期進工廠做普法宣傳,讓工人們提前知道自己的權利。“
老趙眼睛一亮:“好主意!但工廠會讓咱們進去嗎?“
“不一定以維權名義。“林曉雯推了推眼鏡,“可以用'安全生產培訓'或者'職業發展規劃'的名義。“
計劃很快成型。他們聯絡了幾家對工人權益相對重視的企業,提出免費提供培訓課程。令人意外的是,有兩家企業當場答應了。
“人事經理說正愁找不到合適的培訓師。“林曉雯掛掉電話,一臉不可思議,“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是幹什麼的。“
楊志強笑了:“那就先不講維權,講講勞動合同的基本常識總可以吧?“
第一場培訓定在下週三,是一家制衣廠的新員工入職培訓。楊志強和林曉雯熬了幾個通宵準備課件,老趙則負責扮演“刁鑽學員“,給他們出難題。
“如果工廠要求我們自願加班怎麼辦?“老趙粗著嗓子問。
“勞動法規定...“楊志強對答如流。
“要是發現工資算少了怎麼查?“
“首先核對考勤記錄...“
問答演練持續到深夜。當楊志強終於能夠流利解答老趙提出的各種問題時,窗外已經泛起魚肚白。
週三早晨,楊志強站在製衣廠培訓室的講臺上,雙腿微微發抖。臺下坐著五十多名新入職的工人,大多和他年紀相仿,眼神中帶著對未來的期待和迷茫。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勞動合同那些事兒...“
課程進行得很順利。楊志強從最基礎的勞動合同簽訂注意事項講起,逐步深入到工資組成、加班費計算等敏感話題。令他意外的是,工廠的人事主管不僅沒有喊停,反而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
“這個問題問得好。“楊志強指向一個舉手的女工,“'公司要求我們籤空白合同怎麼辦?'答案是——絕對不要籤!“
他趁機展開:“勞動合同必須寫明工作崗位、工作地點、勞動報酬等關鍵資訊,而且要一式兩份,勞動者自己保留一份...“
課間休息時,幾個工人圍上來諮詢。楊志強耐心解答,同時小心把握分寸,避免顯得太過“維權導向“。
“老師,“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小聲問,“如果公司不給我們交社保,去哪裡投訴啊?“
楊志強正要回答,餘光瞥見人事主管走了過來,立刻調整了說辭:“首先建議和公司友好溝通,也許只是經辦人員疏忽...“
人事主管遞給他一瓶水:“楊老師,講得真好。我們廠確實有些新員工對基本權益都不瞭解。“
回互助社的路上,林曉雯興奮地說:“有門兒!人事主管約我們下週再去,說要給管理層也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