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事一直進行到凌晨,今天早上四點的時候,由死者趙勵為父親閤眼封棺,死者口袋裡出現的黃豆我問過了,是用來塞在趙春生嘴裡的,說也是一種習俗。”
“封棺之後,進行最後一次跪拜哭喊,再由事先選出來的八個村裡人抬棺,趙春生的四個兒女在前面端靈,再每房出一個孫子孫女在後面……總之流程非常複雜,加上帶鋤頭鐮刀的,撒錢燒花圈的,送葬的隊伍一共有二十二個人。”
那二十二個人被分開單獨詢問過,現在就在靈堂的一角待著。
鄭巖看過去,那群人的神情都是遇上麻煩的緊張和焦躁,對著趙縵嘆氣搖頭,趙家剩下三個兒女正努力安撫。
回過頭,小陳和談鳴說起調查過程中比較可疑的人。
“一是走在死者右前方帶鋤頭的人,叫石建忠,是村裡的老光棍,因為人比較義氣,專門找來給送葬隊伍開路挖土的。他和死者關係一般,沒有錢財方面的糾紛,也沒有矛盾。”
“二是死者身後的么弟趙旭,四十二歲,是高速路口收費站員工,這個工作是死者給他找來的。送葬時,他就站在死者身後,當時天黑還差點踩到死者身上,幸好穩住了沒壓下去。他和死者的關係還不錯,但因為兩個人的工作都忙,成家立業後相處的時間並不多。”
“第三個,是死者三弟的兒子,趙明嶽,二十三歲,剛大學畢業。在送葬隊伍裡是孫子輩的第一人,也是他第一個發現死者出事的,當時撲過去想給死者止血,但沒成功。死者生前對這個侄子很好,給錢給資源,據說還打算把他培養成接班人。”
“第四個,就是談鳴從酒吧裡找出來的趙明謙,二十歲,是死者么弟的兒子,因為不學無術花錢又大手大腳,趙家人對他的評價都不怎麼樣,送葬時因為他家派出了學習更好的弟弟當代表,所以他認為是家裡人不待見他,於是送葬隊伍上山時,他乾脆跑去瀟灑了。”
鄭巖問:“趙明謙花錢大手大腳?他爸只是個高速路口收費員,哪兒來的錢給他花天酒地?”
談鳴:“死者生前對家裡侄子侄女都挺大方的,尤其是趙明嶽和趙明謙兩個,因為他們倆是侄子輩裡年紀最大的,也是老爺子最疼愛的孫子,所以死者花在他們身上的錢最多。”
聽起來,四個人,一個外人和死者沒矛盾但死者剛好死在他鋤頭上,另外三個家裡人,似乎都和死者有些錢財上的關係。
鄭巖問他們:“你們覺得是他殺還是意外?”
小陳:“根據現有的證據,沒辦法判斷是他殺。不過趙縵說,她爸給趙家人花錢都是被爺爺逼的,並不情願,所以爺爺一死就會有人害她爸。而趙家人否認了這一點,認為死者活著就會給他們更多錢用,他們沒必要殺人。”
談鳴:“趙家人肯定隱瞞了什麼。”
“如果是他殺,你們覺得誰的嫌疑更大?”鄭巖又問。
談鳴思考說:“趙明謙有不在場證明,石建忠是來幫忙的和死者沒有矛盾糾紛,趙明嶽當時離死者距離並不近,目前看來死者的么弟趙旭嫌疑最大。”
小陳有不同看法:“如果趙縵說的是真的,那死者沒了後誰最有可能受益誰就是兇手,我覺得趙明嶽的嫌疑更大。”
鄭巖點點頭:“如果真是他殺,兇手也在這兩個人之間,那肯定會有不對勁的地方。但趙家人的筆錄裡一致認為是意外,平時和死者的關係也很和睦,那是什麼讓他們這麼團結,能一起隱瞞真相?”
小陳一驚:“難道是,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