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起步考驗體力、中段考驗動態發力、結束段考驗動態協調和指尖力量。
飛羽在人群中和許知瀾對視,兩人都看懂了線路的挑戰,也都看懂了對方眼中的堅定。
比賽正式開始。飛羽因為預賽時成績不佳,排在第3位出場。
她前面的兩位都在中段便跌落下來。而此時她也透過一路掛腳上爬,來到了中段仰角變化的折線處。
她在這裡停下休整,甩一甩胳膊,讓充血的上臂得以緩解,然後伸手到後背抓了一把鎂粉。
是的,她又背上了鎂粉。
反正是近期最後一場比賽了,哪怕傷勢惡化,後面也有時間養傷。
這一次,她不再有所保留。
目光如鷹隼般盯緊上方遠處的手點,腹部和臀部一起上下擺動,她猛地發力,精準的抓住上方手點,並快速抬腳在牆面踩穩。
觀眾席響起一陣掌聲。
指尖再次滲血,但這時飛羽已經感覺不到痛,因為腎上腺素正在飆升。
她幾乎是行雲流水般完成了後面的幾個動作,甚至在倒立擺蕩的大造型處都只是簡單停留,甩甩胳膊,抓一把鎂粉,就一氣呵成的將自己甩到了下一個點。
她很快來到了最高處的一排得分割槽,抓緊時間把安全繩掛上最近的快掛。
爬到這裡,她餘光中出現了大片重抹的杜鵑,紅色、紫色、粉色相融合,像小孩子在調色盤裡隨意攪弄,卻生出最動人的組合。
她貪婪的看了一眼這景色,將畫面刻入腦中。
然後回頭,觀察最後的挑戰。
最後一段線路,要側身動態連續跳躍過4個厚度極窄的長形腳點,並在到達最後一個腳點時抓住硬幣一樣厚度的pinch捏點,然後在此發力,以一個動態抓住最後的top點。
站在這個高度觀察,飛羽發現這幾個腳點有圓滑的弧度,很容易一腳踩滑。
她回想起秦臻關於腳點太窄或太滑時的建議。
“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法,關鍵在於施力角度的對抗。當你動態跳過去踩腳點時,你的腳下意識朝著正下方施力,這就很容易打滑。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你需要勇敢的上身向外側微傾,給腳一個向內的角度,讓腳的施力垂直朝向巖壁,類似於把自己的腳往巖壁裡面釘進去的感覺。”
說起來容易,這種操作是反人類的。
因為人在極高的巖壁上跳躍時,上身的本能反應是盡量貼緊巖壁,而不是向外傾斜。
但秦臻向來不是說說而已。他親自把巖館一條道的最頂端線路改成連續動態跳躍的腳點,每天都讓飛羽在這裡強化訓練1小時,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各半小時,強化她與本能的對抗和對身體的掌控。
而此刻比賽場上,眼前的這幾個腳點,幾乎就是秦臻為她設計的腳點的翻版。
只見飛羽單腳後撤發力,毫不猶豫的向側面跳去,在觀眾反應過來之前,她就三步並作兩步的跳過了這一路的腳點,兩手牢牢捏在兩個肉眼很難看到的手點上。
就像一隻跳羚在巖壁間輕松的跳躍。
一陣驚呼之後,觀眾們屏住了呼吸,因為只剩最後一個top點,飛羽只要一個動態甩過去,雙手在巖點上合住,再將安全繩掛進最後的快掛,就可以拿到滿分100分。
在上千雙眼睛的注視下,飛羽深吸一口氣,開始擺動身體,然後發力、向側上方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