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羽後背一緊,怎麼偏偏就自己被點名呢。
感受到幾十雙眼睛正看著自己,還有竊竊私語,她明白有些人已經認出了自己。
深呼吸,飛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覺得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想清楚攀巖比賽和其它競技比賽的區別。大部分的運動,要麼是在標準場地挑戰更高更快更強,比如100米,無論你在國內跑還是去奧運會跑,都是標準的100米跑道,50年前是,50年後仍然是100米跑道。要麼是在標準的場地裡完成動作或者表演,由裁判組打分,比如體操、跳水。要麼是雙方對戰,根據得分高低來決出勝負。
“只有攀巖不一樣,每一場攀巖比賽,路線的設計都不一樣。這與其說是比賽,更像是考試。而定線員就是考試的出題人,每位選手則是考生,挑戰的是在當下這份試捲上能拿到怎樣的好成績。
“從這點來說,比賽中的定線員就像是上帝視角的遊戲設計師,他的目的是激發出運動員的極限和創造力。
“由此對應的,為場館定線則像是普通小遊戲的開發者,在安全、樂趣、挑戰和提升中找到合適的組合就可以。”
一片寂靜。飛羽警惕的看著大家,以為自己說錯了話。
“你說的太棒了!”鐘羚突然拍了拍她的肩,飛羽看到其他人也露出贊同的表情,這才鬆了口氣。
“謝謝你飛羽,這個答案比我想象的還要好,”陸風銘的表情也很贊賞,“看來大家也很認可這個答案,那我們正好從這個角度切入,來全面學習為了成為激發極限的遊戲設計師,我們的工具箱裡有哪些可以利用的東西。下面請大家翻到規則手冊的第9頁……”
一天的培訓終於結束,每個人都比爬了100遍速度道還要累。但身體雖然累,飛羽的大腦仍然興奮。學習規則比她想象的要有趣且有挑戰,而陸風銘有很好的辦法讓大家都沉浸其中。
他把所有學員分成四組,分別模擬國際攀聯、成員協會中攀協)、成員協會下屬代表隊中國代表隊),以及世界盃分站賽在國內的一個賽事組。
四個組在第一天是競爭關系,陸風銘每講完一個章節的內容,就會當場出10道搶答題,組與組之間競爭。14個章節加4則附錄,相當於一共18個章節,總計180道題。一天下來,最終得分最高的組全員自動獲得下一屆全國錦標賽多個分站賽和總決賽的主定線員資格,當然這是有條件的,他們必須透過這5天的培訓並取得相應證書。
第一天,飛羽和鐘羚所在的國際攀聯組不幸以兩分的微弱劣勢屈居第二。努爾蘭所在的中國代表隊組獲得第一,全組12個人都摩拳擦掌,就等著5天培訓趕快結束,好等開年後去錦標賽上一展身手。
第二天的培訓更加有趣。
基於前一天的分組,每個組內再按角色分工,這一天要完成一場世界盃分站賽在國內從賽前準備到完賽的全過程,陸風銘會在過程中給出各種問題、事故和挑戰,而每個人要基於自己的角色依照規則給出對應處理。
國際攀聯組最終分工的角色包括:行政人員、賽事管理人員、運動員註冊管理人員、規則通知負責人、官方成績排名人員各一名,以及一組委派至分站賽的官員,包括技術代表一名、裁判長、國際裁判兩名、主定線員一名、國際定線員兩名。其中飛羽和鐘羚都是國際裁判。
中攀協組則分出國際攀聯對接員、賽事主負責、賽事醫療負責、反興奮劑輔助官員、贊助商對接官員、運動員管理官員等。
中國代表隊組則是每個專案各有兩到三名選手,男女運動員至少各一。因為來參加培訓的人男多女少,所以有幾個女運動員只能由男同學扮演。此外還有代表隊領隊、隊醫、營養師等角色。
分站賽賽事組則包括賽場總管理、日程安排官員、後勤總負責、 國際攀聯官員對接人、成績負責人、國內裁判、國內定線員等角色。
每個人胸前戴好標明自己角色的名牌,遊戲正式開始。
“第一題,賽事組遞交給國際攀聯的參賽選手名單中,有五人不在國際攀聯的運動員註冊資訊中,你們應該怎麼辦?”
“剛才處理的不錯,現在出現了新問題,中國明星選手a的運動裝備贊助商直接冠名了比賽場館,要求在攀巖牆外圍塗上其品牌名大ogo,但這家贊助商與國際攀聯官方合作夥伴是競品,你們應該怎麼做?”
“國際裁判組和國際定線員組都達到了分站賽城市,但兩名國際裁判都在飛機上感染流感,你們應該怎麼辦?”
“運動員b的右腿明顯有傷,但她堅稱已經處理好了不影響比賽,此時裁判長和醫務人員應該怎麼辦?”
陸風銘在模擬賽事運營的過程中不斷丟擲新問題,挑戰著每一個人。<101nove.正在攀登,明星選手a也來到了巖下做準備,這時有a的狂熱粉絲沖進比賽區,你們應該怎麼辦?”
“有運動員沒注意到裁判長指示,在完賽後仍然滯留比賽區,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