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大概講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富人孩子們形成一個群體,普通人孩子們形成一個群體。
而在這裡最不受待見的,要數黑面板的和那些「亞洲」人了。
加上華美之間因為戰略、經濟以及國際上的佈局發展所導致的因素,媒體作為「立場」方,自然是大力宣傳關於華夏「醜陋」和「不堪」的一面。
但凡出現在美國媒體報道上關於經濟的新聞,那都是華夏某些山區最貧窮的一面。
但凡是報道關於軍事的新聞,幾乎全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東西。
至於民生和常態,那就自然不用說了。
什麼髒亂差,人性差,貧窮,種族劣根以及各種負面的報道更是滿天飛。
就更不用說哪裡地震了,發大水了,又或者是搶劫犯和一些變態們做出了一些變態的事情了,添油加醋的多報道一些,那麼華夏的形象在美國人民的心中自然也就那麼定格了。:
在他們的想象裡,華夏以及華夏人,便就是他們「想象」中的那樣了。
任何國度都有小腦被裹住的居民。
他們只能憑藉媒體為他們做出判斷,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大人如此,小孩子們就更不同說了。
於是一種有趣的現象便這麼誕生了。
歧視。
這是一種來自「血統」裡的優越和高傲。
他們把這種優越感和高傲稱之為——自信。
民族自信。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
富人去看窮人的時候,其角度永遠都是俯視的。
就算表面上不表現出來,但內心一定是捂著鼻子的,是嫌棄的。
就像華夏人在東南亞,覺得那些落後國家的男人無能,覺得那些落後國家的女人廉價,從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一個道理。
這是人性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