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被燻得五迷三道的葉宗留一看這架勢,就知道這埋伏是特麼白做了,趁著煙氣沒瀰漫過來,帶著心腹招呼一聲就要跑路。
至於普通的小雜魚……嗯,被說所謂“義軍”的組織度了,就是明軍,只要不是京營、邊軍裡面最精銳的那幾支,都得兵敗如山倒。
於是乎,大隊的明軍在中軍的排程下,如同看見肉的餓狼一般,直接就撲過去了,手裡雪亮的刀子揮的飛快,生怕慢了一點兒被人搶去了軍功。
要知道,這會兒隨便砍一個都是實打實的軍功,用不著管老鄉借腦袋,事後還要擔驚受怕。
豐城侯李賢等的就是這個時候,當即帶著最精銳的部分,直接就奔著葉宗留的中軍就去了,杜牧那詩寫得好啊,“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要弄死葉宗留,這浙閩贛三省交界鬧的礦賊就算平息了一半,鄧茂七那邊現在也就是露個頭兒,聲勢遠不如葉宗留的大。
而且見多識廣的李賢也知道,這會兒殺了葉宗留,只怕礦賊內部就要為了哪個來繼承葉宗留的位子的事兒先打一架,這種程度的利益糾紛,是各大家族也無法直接干涉的,將會從直接控制轉變成下注,然後會導致礦賊內部分裂。
無論如何,他豐城侯都是賺大了的,升格成國公是不可能的,但是提升一下江湖聲望,給自己下一代,也就是李勇,來一套“鋪好路扶上馬送一程”的素質三連,那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然而葉宗留雖然姿勢水平不夠,在用兵方面顯得很是天真和幼稚,在這會兒被身為長者的豐城侯李賢批判了一番,但是他跑得飛快啊,在這種山地地形,兩條腿跑起來是要比馬跑得快得多的。
於是漫山遍野的明軍士卒開始和漫山遍野的礦賊展開了追逐戰。
這會兒的礦賊雖然在整體素質上趕不上萊蕪戰役的果軍,但是明軍和土鱉的差距更是雲泥之別,所以這麼多的礦賊跑得漫山遍野,大抵也就和五萬頭豬差不多了,明軍是根本抓不完的。
但總的來說,還是一場大捷,能讓正在“趕來上任”路上的李信發狂,能讓李賢甚至有點兒想要“再戰五百年”的大捷。
所以說,不管怎麼著,李賢還是賺大發了,因為他帶著人直接奔著葉宗留的中軍去的,所以撈了個“身先士卒”的名頭。
以他現在這個歲數,喊“親射虎,看孫郎”那是要裂土封疆造反了,可是“老夫聊發少年狂”什麼的,還是可以吹一吹的。
不過呢,這一波賺得太多,李賢自己是吃撐了,所以他並不介意給其他人分潤點功勞。
可是話說回來,這怎麼漏,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現在浙閩贛三省交界這片地方的現狀,是內廷和外朝妥協出來的,也就是說,雖然他李賢是站在外朝這邊的,堅定的勳貴支持者,但是呢,分配功勞上報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內廷的利益,否則自己吃乾的,一口湯不給內廷留,是要出事兒的。
所以呢,李賢面前的單子上,就出現了三省三司長官的名字,出現了寧王的名字,出現了楊尚荊的名字,出現了御史柳華的名字,然後他拿著毛筆,對著明亮的燈光,就像刑部勾絕犯人一樣,先勾掉了李信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