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貪不嫌、一年百萬”的美差。將軍如此,下屬也不致太窮,有了錢總得找地方花。
於是便從內地遷來諸工百貨,聲色狗馬,茶樓酒市,惠遠城一度極為繁華,被人稱作
“小北京”。我到這
“小北京”時,那情景實在淒涼。除去四周還殘留一段城牆的廢墟外,已是一片瓦礫,半坡黃土。
若和高昌、交河古城相比,這裡只可勉強稱作遺蹟,看樣子,不要多久連這點遺蹟怕也難以尋覓了。
因為城裡所有地方都開成了耕地,水渠交流,莊稼茂盛,實在認不出一絲城鎮的容貌了。
況且南側半個城已沉入伊犁河水之中。惠遠城是毀在俄國沙皇手裡的。
一八六二年沙俄入侵新疆,在伊犁地區盤踞十餘年之久,直到左宗棠督辦軍務,他抬著棺材誓師入疆,聲稱
“不收回伊犁仰面還鄉”,這才迫使俄國把兵撤出去。而左宗棠到伊犁,惠遠等邊塞九城全被夷為平地了。
過去很少聽到關於左宗棠的好話。有些文章一張口就稱他是鎮壓人民起義的劊子手,這大概也是真的。
但他在驅逐外侮、恢復失地方面作過好事,也是真的,不應該把它抹殺。
一八八二年清政府將新疆建省,省會設在迪化,政治中心就移到了今天的烏魯木齊。
伊犁雖仍設將軍府守衛邊塞,並在原城以北十五里處重建一惠遠城,那規模和氣勢就小多了。
不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伊犁將軍府”成了歷史名詞。如今這惠遠城徹底變成了邊疆小鎮,聚居了維、漢、哈、回、滿、錫等十個民族的居民。
尚能看到的將軍府舊物只有兩尊石獅一座花亭。有幾間舞廳,已為某單位派了用場,不久也會失去其原貌的。
只惠遠南邊有一棵大槐樹,當地各族老鄉稱為林則徐所栽,十分愛護,經常派人看守,至今枝葉繁茂。
很說明人民心中的是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