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搞文學的人,非常看重名聲。
如果讓陳明這樣的人登上教育課本,那說不定教育部和國學院會背上一個不好的名聲。
孤兒出身;
高中學歷。
這八個字讓何易蒼老的白眉緊緊皺在了一起,彷彿成了一道一字眉。
這和他心裡給陳明設定的預期形象,大相徑庭。
何易沒有接著下結論,而是戴上老花眼鏡,坐回了辦公桌前,在電腦上簡單搜尋了一下。
果然!陳明這個名字雖然大眾,但特殊的人會給名字賦予特殊的意義。
搜尋詞條第一個,就是陳明的百科資料。
何易點進去看了起來。
期間,李華斌沒有出聲說一句話。
半個小時的瀏覽中,何易的眉頭沒有鬆開過,但他的神情只是嚴肅和凝重,並沒有想象中的憤怒。
這讓李華斌有些意外。
他覺得陳明這首《琵琶行》是抄的。
按理說,何易應該也有同樣的想法。
他們這些真正搞文學的人,最不屑的就是抄襲。
光是這一點,李華斌就在心中給陳明判了死刑!
這樣的人,絕對不能加入國學院,也不能編入教材。
不然就是對整個文壇的侮辱!
很奇怪的是,何易明明看完了陳明的資料,卻沒有說一句話,只是重新開始抽菸,吧嗒吧嗒個不停。
未過不久,李華斌忍不住了:“何教授,你倒是說話啊。”
“說什麼?”
何易知道李華斌想說什麼,但他沒有順著那個話頭往下說。
見狀,李華斌更著急了:“他絕對是抄襲的,這樣的人不能進我們國學院。”
“等我們找到這首詩詞的原作者,再考慮把詩詞編入教材的事情。”
何易沉默了幾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