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和在旁邊回稟道。
“是的,就是這樣。”王剛磕頭道。
“聽信婦人言,還不知查證,卻也是個昏頭的,如此,罰你由三品正侍郎,調至副侍郎,也可好好冷靜一下!”
盛淵帝說完,王剛直接如潑了一盆冷水般,磕頭領旨。
“衛老,你看,朕應如何論功行賞呢?哦,順全,去,把趙睿的:摺子拿去給衛老一觀。”
盛淵帝直接發令。
“是!”
身旁太監順全直接在龍案上稍加翻找,找出摺子,遞到衛老手中。
這衛老大有來頭,他是當今太后的哥哥,也就是皇上的親舅,還是皇后的父親,又是皇上的岳丈,現任中書省宰相之職,所以深受依仗。
“嗯,回皇上,這趙知府上的摺子,最是陳述事實,雖說也有為下屬知縣縣令請功之嫌,可卻沒怎麼提自己,老臣看,種子之事,沒有豐收,可不必先論,這流民一事,卻控制的得體。”
衛老回道。
“言之有理,依朕看,這趙睿治外如此有手段,可比徐州知府強的多。”
“皇上言之有理。”
衛老贊同。
“嗯,朕有意調他為徐州知府,徐州有宣盛軒的封地,人員散雜,不好管理,正需要如此人才,可這冀州,緊鄰徐州,可有合適人選為冀州知府?”
盛淵帝訊問到。
“秋闈科考沒有開始,有用人才還是短缺,且冀州管制已成規模,不如,先讓趙睿帶管兩州?”
李忠提議。
“那不可,一身兼兩州之職,萬一分身乏術,兩州都亂了怎麼辦?”
王永和反對。
“那,讓王副侍郎去,也行,現在冀州形式穩定,只等糧食三倍豐收,就更加穩定了!”
李忠慫恿。
一聽王副侍郎,王剛血壓就上湧,他可不能調外,自家妹夫回來如何難他是知道的。
“下臣無治外之才。”
王剛趕緊推脫。
“好了,高見都沒有,只知道鬥嘴,衛老有何高見?”
“依老臣看,可如李大人所說,先讓趙睿兼顧徐州,如現在調去新人,秋收之後,封賞怕是還會有調動,還有,吳知縣支援農女大展手腳,也可行賞。”
衛老說道。
“這個吳知縣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