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回到明末建基地> 第七十五章 鍛造和討論伙食標準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五章 鍛造和討論伙食標準 (2 / 2)

然後去農具廠,準備從那裡調一些工人當鍛造工。

農具廠原來就是打鐵鋪,那裡的打鐵工人乾的就是鍛造的活。

關度勢力這兩年墾荒發展速度很快,對農具的需求量很大。

農具廠本有25個砧臺,每個砧臺配2名鐵匠,整個農具場有50名鐵匠。但即使是這樣的規模,製造的農具已趕不上實際的需要。

現在顧二調走20人,農具廠的生產能力更顯不足。

農具廠廠長對顧振漢說:“大頭領,你把人這一調走,這裡生產的農具就更加不夠用了。潘頭領過來拿不到農具,我又要挨批評了。”

面對農具廠廠長的抱怨,顧二大方的配給農具廠兩臺20公斤汽錘,一臺汽錘抵得上40個工人。

這下子不僅能夠補償調走20個人的損失,更是讓農具製造廠的生產能力在原基礎上翻了一倍,農具廠廠長高興的合不攏嘴。

人員、裝置到位,鍛造車間建成。

4月10日,劉大光把各位頭領都通知回來了,大夥開會討論制定供養標準的問題。

所有與會人員包括顧二自己當時都沒有意識到,這次會議討論的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供養標準問題,但實際上就是第1次經濟改革會議。

會議的目標很明確,大夥的發言也就很容易有的放矢。每個頭領都管了一個方面的事務,手下都有很多的人,每個頭領的發言,既要考慮到分配公平合理,又要保證手下人員的利益。

會議開的時間比較長,討論的很細緻和具體。

首先是劉大光發言說明現有的供養標準:“我們的供養標準是當初開建基地的時候制定的。

那個時候因為條件很簡陋,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些缺乏,所以那個時候定下標準的原則就是能夠吃飽穿暖便好。

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標準,伙食的標準是:每人每天白米0.8斤,油0.02斤,鹽0.0125斤,肉0.04斤,菜1斤;穿著供給標準是:每人每年單衣2套,草鞋4雙;住的是集體宿舍:8人間,4人間,2人間。另外,按需要發給毛巾和被服。穿的用的由後勤部拔給單位,再由單位發給個人。吃的由後勤部按人頭數撥給單位,單位的職工統一在食堂就餐。就餐的方式是吃大桌,每桌8個人。其他的各單位有些自己的小福利,在這裡就不多講了,比如養雞場的就能多吃些雞蛋,養豬場的吃肉就能多一點,農莊裡面菜呀瓜呀豐富一些,這都是人之常情。

我們幾個頭領的供給情況,一開始是和大夥一起吃大鍋飯,後來建了小食堂,再後來有了住宅,分配了勤務人員,頭領們自己的供應標準是普通職工的兩倍,勤務人員供應標準是普通職工的1.1倍。再後來大家把家屬接過來了,家屬大人的供應標準和頭領一樣,小孩是大人的0.8倍。

另外因為工種的不同還有一些補貼。比如行船駕駛,因為海上吃菜不方便,肉食供應便提高了5倍。煤礦因為又累又危險,肉食供應提高了三倍。水泥廠因為塵粉大,工作環境差,肉食供應也提高了三倍。還有像採石場、伐木工、挖礦工、鍊鋼廠等體力消耗較大的工業部門,肉食標準提高了兩倍。軍隊因為長期行軍訓練,肉食標準也提高了兩倍。

以上便是我們目前供養標準的基本情況。”

劉大光最後用一句話結束了情況介紹。

劉大光說完,顧二便動員大家積極發言。

潘顯勝第一個發言:“基地在大頭領的領導之下,目前建設的非常繁榮。就目前的供養標準而言,大家都能吃飽穿暖,其實這個標準也不錯。

只是有個別的小的方面,我覺得是不是可以改進一下。

比如這個進餐的方式是大桌,每桌8個人飯量不同,還有的人喜歡搶肉吃,這樣往往顯得有些不公平。是不是可以每人發一個大碗,食堂給每個人單獨打一份飯菜,這樣就免去了爭搶和吃多吃少的不公平。我手下的農莊職工以前有人給我提過這個問題,只是以前工作忙,沒去理會這些婆婆媽媽的事情。今天正好趁這個機會提出來,請大家討論討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