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元世界:異度空間> 139.論文1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39.論文11

二。作品與精神分析的契合的具體表現

“潛意識是包括個人的原始衝動和各種本能以及這種本能所產生的慾望而被風俗習慣和法律道德壓抑到意識閥界下所不明白的心理部分”[2],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這種壓抑被盡情的釋放出來了。

從張愛玲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張愛玲的諸多日常需要都沒有得到滿足,即使長大成人,幼時的經歷仍然對她產生了巨大影響。

比如缺失了最基本的父母之愛後,她得到了人與人之間本質是自私的認識;她缺失安全感,時刻尋求著他人的幫助,感情上依賴別人,

“她想愛,可愛不進去”,父母沒有播下愛的種子,她也就缺乏了愛的力量和能力。

即使成年之後出於本能渴求愛情,甚至願意放下自尊一直低到塵埃裡,但終究是欲愛不能。

她缺乏正常的、和諧的愛情生活和家庭生活。像這些基本的生理的需要、愛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都沒有被滿足,這些挫折、壓抑終於沉潛到作家張愛玲的深層心理,成為她現實世界和創作世界中的一個情結。

於是,對人物內心心理尤其是以情慾為中心的潛意識領域的刻畫與展示,對複雜人性細緻入微的把握和悲劇人生震撼人心的展現,就成為了張愛玲小說中的一個主要重心。

創作內容傾向了非理性、內省,傾向了心理分析,這是張愛玲寫作審美視閾的必然選擇,裹挾著情慾的面紗開啟了怨女式的濫觴。

在《留情》中,她塑造了一個在情慾之路上掙扎的少婦——淳于敦鳳。

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大的衝突矛盾,但作品令人深思的是淳于敦鳳那壓抑本我慾望的內心掙扎的姿態,感受小人物可憐的悲劇命運,在作品中,淳于敦鳳是一個三十幾歲的少婦,風姿綽約,頗有顏色,為了生活,嫁給了五十九歲的米晶堯,做他的小妾,顯而易見,五十九歲的老者,顯然只能在金錢上滿足淳于敦鳳,但是,她情慾橫流的內心,仍然不時地盪漾起人性的波瀾,她渴求美滿的愛情,包括性方面的需求,但是米晶堯卻滿足不了,於是乎,她時常提起他死去的丈夫,在其潛意識裡激起泛紅的羞澀。

弗洛伊德在《自我與本我》一書中寫道:“人格結構中的最基本的層次是‘本我’,相當於無意識,它處於心靈最底層,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動物性的本能衝動,特別是性衝動。它是混亂的、毫無理性的,只知按照‘快樂原則’行事,”[3]淳于敦鳳在本我的衝擊下,流露出對慾望的渴求,在力比多的刺激下,險些控制不住,但是,本我受自我和超我的約束,自我崩潰時,超我就如巨人般臨危受命,喚起她所有的社會倫理道德心,把潛意識中的冰山壓了下去,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在社會中需要滿足以下幾種需要:生理、安全、愛、尊重和自我實現。

而且他還指出,在這些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中,生理需要對人的影響更大。

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時才能出現精神需要,[4]張愛玲就是要將這種無形的張力展現給讀者,讓讀者感受潛意識被壓抑的痛苦和無奈。

藉助精神分析學,張愛玲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體驗人生,透視社會,並注意到在人們普通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方式背後有一雙無意識的手操縱著,進而探測到在一般社會表象下面潛藏的深層內容。

她以極大的勇氣深入到情慾為中心的潛意識領域,並將其畢露於讀者,曹七巧,更是一個在情慾和現實的泥淖中掙扎的最典型的代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