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一拍桌子說道:“有道理!司馬倫先慫恿賈南風殺太子,藉著賈南風那毒婦的手絕了後患,然後藉著賈南風殺太子大失人心的機會發動兵變,把原本的太子一黨收為己用。賈南風那毒婦被司馬倫賣了還在幫著他數錢。如今閭和為前軍將軍,士猗為右軍將軍,許超為後軍將軍,這些太子黨都成了司馬倫掌控宿衛軍的心腹人物。”
劉曜接下下句:“尚書省也換了人馬,尚書令由原司隸校尉滿奮接任,趙王一黨的政變功臣張衡只撈到一個尚書左僕射,等於是司馬倫把尚書省交給了滿奮。”
宮勝聞言問道:“滿奮是司馬倫一黨?”
劉曜搖頭:“難說。當初可是這位滿司隸給賈南風當的忠犬。如今正是趙王一黨的用人之際,可能只是滿奮再一次扮演忠犬,站隊伍比較快而已。”
宮勝說:“我倒是曾聽同僚說那天晚上張衡沒能拿下尚書省,尚書右丞景師公開上書反對趙王,張衡還是靠著司馬威的援兵才擺平了尚書省,他險些壞了趙王的大事。”
“也就是說這位張僕射掌握不了尚書檯的局面,”公孫策接過話頭繼續說:“那給他一個尚書左僕射也沒什麼不對的。按應龍的說法如果不是張衡自己不爭氣,尚書令應當是他的囊中之物。但他沒能耐壓服尚書省,那又有什麼好說?不是還給了他一個黃門兼任嗎?這也算是不錯了。”
宮勝理不清中書省和門下省之間的區別,於是他問:“中書、門下兩省都負責詔書,這是有什麼區別?難道詔書不是皇帝自己寫的嗎?”
太史譽笑著搖頭答道:“中書省擬詔,門下省複核,非要兩省達成一致詔書才能發出去。聽起來挺繁瑣是吧?這件事我倒是知道些來龍去脈。”
“最初詔書都是皇帝說了算,但是在漢末的時候,漢獻帝只是曹操的傀儡,於是曹操設立了秘書監用來管詔書。這個秘書監的作用就是架空皇帝,以便曹操掌握朝廷。後來秘書監改名中書省,這就是中書省的來歷。”
“後來曹丕建立魏國,為了酬謝長期為曹氏監控劉氏的功勞,中書省這個負責詔書的機構保留了下來。在曹氏第三代掌門人曹睿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中書省的兩位長官中書監劉放、中書令孫資與本朝太祖司馬宣王交情篤,於是他們合謀篡改了曹睿託孤的詔書。”
“後來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曹爽和司馬懿同時被託孤。要是沒有這一紙詔書,也不會有後來的高平陵。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繼續用中書省掌控魏廷詔書,不過又設了門下省負責稽核詔書。所謂的稽核就是防備再有人玩出一幕脅迫人主修改詔書的故事來。”
“這也是趙王司馬倫一黨一定要把人安插到中書門下二省的原因。”一席話講完太史譽搖了搖手中酒杯一飲而盡,然後長嘆一口氣,露出一副盡興的神情來。
宮勝聽完嘆道:“想不到還有這些典故,世事變遷誰能預料?我本以為自己立下生擒賈南風的功勞怎麼也不會。。。然後讓我去當弼馬溫,當弼馬溫也就算了,然而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居然連弼馬溫這養馬的差事也丟了。”
劉曜也替宮勝抱不平:“為司馬家立下那麼多功勞,卻落一個沒下場,這司馬家真是太過刻薄寡恩了。”接著他也嘆氣,“不管怎麼說,你還有的功勞可立,我就只有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了。因為我是匈奴人嘛。哈哈。”
太史譽笑了起來,他笑道:“這世上多少英傑埋沒?”然後手指著劉曜說“就說你義父劉淵當初大名冠於洛陽,伐吳不讓他去,說是用劉淵伐吳則吳不為晉有。平定涼州樹機能也不讓他去,說是用劉淵平涼州,則涼州不為晉有。有這事沒?我沒說錯吧?”
宮勝聽的一陣驚訝,心想原來這劉永明的義父還有如此的名聲。就聽得劉曜點頭說:“確實如此,為了這事還差點送了性命,全賴好友前太尉王渾周全才能免於一死。義父從此不再過問朝堂上的事情,如今不過是在洛陽做個富貴閒人罷了。”
“學得一身屠龍術,何處賣於帝王家?”太史譽大笑,他舉杯:“幹!”於是四人無不盡飲,漸漸放浪形骸,只聽一聲聲唱腔吟誦高低起伏——“我有寶劍請君試,不斬妖魔誓不休”、“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四個青年喝的叮嚀,狂言妄語隨著夜風吹出老遠,渾濁的酒香裡載著的是對於建功立業毫不掩飾的灼熱。
注1:太宰即太師,晉廷為避司馬師諱稱太師為太宰。太宰為正一品上階第一位。
注2:御史中丞列正四品下階,是御史臺實際長官,御史臺掌管督查百官的職責,略近於檢察院。最初九卿中御史大夫領御史臺,後御史大夫改為司空,由御史中丞領御史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