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年輕人中,只有宋友明有二十多歲已成家,算是唯一年長點的,劉儉年紀最小,卻顯得最為成熟幹練,已漸有威信,見此微笑著拱拱手還禮,轉向宋友明問:“呵呵……那麼宋百戶,我臨走時交待你的事,如今做得怎麼樣了?”
“難怪能做千戶呢,果然有行先見之明!”宋友明忍不住稱讚,又笑逐顏開道:“末將按千戶所言,託家中叔父進購煤炭,找了幾家灶戶持續購買餘鹽,運回田莊再煎煮,還真能去掉鹽團黑灰色,苦味也淡了很多,目前與青州鹽還是要差點,不過一分五厘銀子一斤買進,三分五厘銀子一斤賣出,對倍賺啊!”
竟然還是鹽團,而不是細粉粒,看來宋友明只是重新回鍋了一兩次,這與劉儉想像中的還有差距,此時卻不好揭破,以免打擊他的積極性。
“意料中事而已,說說煮鹽與練兵的賬面收支情況。”
“這我沒帶賬本,大概記得一個月下來共買進賣出轉手三批鹽,扣除人工煮鹽與煤炭錢,淨賺了五千多兩銀子,買了兩次軍糧共三百石,加軍士入籍安家費,花了五六百兩。不過近來鹽場管得緊了,灶戶很難再夾帶餘鹽,只能僱人去鹽場批鹽,煮鹽的田莊外,也經常有人在外打轉盯梢,似是巡檢司的人。”
劉儉道:“這麼說來,這煮回鍋鹽的法子,巡檢司的人怕是已經打聽到了,說不定他們也在做。”
“我猜也是如此,家中叔父託人去鹽場批鹽,據說鹽倉庫存已所剩無幾,越來越難以批到鹽了。”
“哼!偷學我們的法子,吃了我們的得給我吐出來。”劉儉說著,轉頭看向丁亙,問:“五個百戶隊,派去剿滅羽山賊,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打羽山賊,兩個百戶隊就行了,就是武器裝備要發齊。對了……安東衛城曾派人來責問,催我去夾倉鎮,還說什麼私募五個百戶隊有違法度,末將就說是訓練屯丁,將他們打發回去了。”
丁亙回了句,卻沒說太明白,宋友明解釋道:“這是焦巡檢去衛城走了關係,不過衛城也想把夾倉鎮那邊六所十一墩奪回來,自是沒聽他的。”
劉儉尋思了下,吩咐道:“宋百戶先不要回去,馬上帶人去鎮市找個大宅院租下來作為武庫,明天就要搬運武器,丁百戶也準備一下,三五日後出兵,先把羽山賊剿了,打掉夏提舉的爪牙。”
諸事交待回畢,劉儉帶著二弟劉吉繞去鎮上菜市場買了些菜帶回家,把在登州買的一些首飾交給小妹,劉蕙看了大為歡喜感動,天色還早就下廚忙活開了。
不過劉儉有些忙,在家吃了頓晚飯,把劉吉留在家,黃昏時分又回了墩堡,隨宋友明去鎮上察看新租下來的武庫,連夜派軍士裡外收拾打掃,次日率三個百戶隊搬運武器,安排方斯谷、安尼、魯未略暫住墩堡。
四月初六,趙欽文派來的船伕水手們駕著船隊返回登州,宋友明回了田莊煮鹽,留下丁亙率兩個百戶隊駐守,繼續主持日常訓練,劉儉自領王百勝、李文鴦、申一斛率三個百戶隊悄悄離開濤洛墩。
十字路鎮位於莒州與沂州交界處,按制度越境剿匪是不合規距的,沂州屬山東,莒州則隸登萊鎮,若向上級報備則等到黃花菜都涼了,但到了邊境,劉儉還是得率兵等幾天。
因為不確定羽山賊目前的兵員狀況,山寨地形如何,賊首安知義是否正在山寨,所以劉儉先派了王百勝率一小旗軍士到羽山附近偵察刺探。
五天後,王百勝派軍士傳回情報,安知義在三月間連續襲擊了幾隊鹽商,已引起沂州官府的注意,曾派了一名百戶前去進剿,結果被打得大敗而回,安知義最近比較老實,龜縮在山寨組織逃戶山民墾荒種地,不敢再外出。
這下劉儉沒了顧慮,直接率兵南下,經兩天半行軍趕到新沐河南岸的羽山附近,準備黃昏時分進山發起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