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 細路仔
四月十九日,禮拜一,正是穀雨。
為期半個月的大學生電影節終於在這天風風火火揭幕。
因葉衿上週十二號請假對調,今日他要頂最後一班崗。
除了他,相識的學生裡頭,還留在這裡做志願者的就只剩韓渲。
清早時分,她發了條圖片訊息給葉衿,內容是空無一人的露天會場,日頭初升,晨光柔和,一排排座椅好像鏡面般映照著天邊光景。
葉衿回了句“祝順利”,但等到下午都還沒有收到回信,想來,女孩大約已經在現場跑個不停,忙著為各種珍貴場景留下影像資料。
她對攝影實在熱忱,心腸也熱。
領事館附近,一面是梧桐樹蔭蔽日的棋盤街,兩邊淨是貴價的異國風味食肆,白人小孩坐在漂亮的嬰兒車上,日日由拿著被動收入的爸媽推著逛街。
而另一面,卻是地價貴到離譜、拆都拆不起的老城區,滿街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舊樓。聽說最近有好多眼神清澈的大學生來到這裡,附近有不少拿微薄退休金過活的老人家都傾了出來,想“行大運”。
記得有日,葉衿與韓渲兩人搭公共汽車由國際校區來領事館,剛下車,韓渲就被個“苦瓜臉”的阿婆騙了去,掃了五百元,說是幫人換現鈔。
結果?自然是白做慈善。
後來聽人說起,這就是她的善良同“呆鵝”的基本操作。
比起韓渲,葉衿真是不算敬老愛幼。
他少時在深水埗長大,樓下的幹癟阿公,即使沒了牙,見到賊仔時都敢舉高柺杖攔路;阿婆就更加厲害,開口就是對罵,葉衿小時候跟她們學了很多粗口。
沈青青那時在中環的奢侈品店做銷售顧問,日日搭地鐵荃灣線或914路巴士返工落班,來回一個鐘頭或者更長,早晚輪班,月休四天,節假日另算,根本沒太多精力管他。
最後還是樓上個子高高的鄰居少年,捉住葉衿下巴,逐個字逐個字教他改口,令他做知禮的乖仔。
同葉衿熟悉的九龍區公公婆婆比起來,他自己才是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
後來回到江城,新的語言環境讓葉衿費了好多功夫理解本地方言,但在理解之前與理解之後的日子,葉衿都對那些個講著南方軟語、激烈罵戰的公公婆婆印象深刻。
這個世界上可能沒有真正需要自己幫助的爺爺奶奶——葉衿一度這麼以為。
總之一句,對於此時此刻,自己竟然在領事館的院子裡,主動提出幫助一個白人老爺爺整理垃圾——葉衿以為,這只是因為對方看起來終於是一位可憐的、無助的、因為老了不得不求人幫手的無辜老爺爺來的。
對方衣著樸素,鬍子全白了,加上一頭銀絲短發,額上皺紋多多,但笑起來真是非常面善。葉衿之前撞見過他好多次,每次都是見他在這裡默默地搬運電影節布展的紙皮垃圾。
既然是在義大利領事館見著,那他可能是義大利人,不是領事館員工的話,不知他是靠“被動收入”還是撿廢品賣來的“時薪”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