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成都的研學公司裡。
在孫晗看起來,事情,都得馬上反饋、溝通、研究、決定下來,可絕對是不能拖著的。員工的態度,倒還不是最著急反饋的,但眼看著快要執行了,這執行前的前置課程如何安排、尤其是執行前的培訓工作如何開展,可都是更重要的當前情況。索性,一大早剛上班,頂門便直接找到了姚總。
“姚總,您現在方便嗎?”“哦,孫老師這麼早啊,沒事沒事,你說吧。”孫晗正了神色,“姚總,咱們就快進行學期中研學的執行階段了。兩個事,跟您想先溝通下。”
姚總點了點頭示意孫晗繼續。“是這樣的,咱們執行前,像物料採買、尤其是標準化流程指南等等環節,已經算是就緒。但還有兩件事,我個人覺得比較重要。一是培訓,二是前置課。”姚總認真在聽著,“那孫老師,你有什麼想法嗎?”
孫晗回答著,“我分開來說吧。關於培訓,之前我給您提交的建議書裡,已經簡單梳理了個算是模擬情境訓練的框架。咱們這次是學期中研學,所以相關老師,除了咱們這裡輔助的人員之外,其實都是學生們熟悉的教課老師,所以我感覺這個框架內容,在時間緊張的前提下,讓學校老師們簡單熟悉、和情境模擬一下,就可以應對了。”
姚總進一步發問:“那孫老師你指的培訓,是不是必須線下來完成呢?這點很難實現啊,這回咱們的學期中研學,分散各個校區,都在不同省市又。”
孫晗跟進回答著:“我個人覺得全盤培訓,如果能線下就最好。但這一次,時間太緊,培訓物件又單一,只是學校老師,其實不需要全盤培訓,所以我感覺咱們可以試驗採用線上方式。比如說,一種可能性是,每個參與的老師,會分到幾個話題,他們可以各自錄短影片來模擬情境,就算是有針對性的回覆了。”
“而另一種可能性是,如果校方配合程度很高,那咱們是否可以用校區為單位,比如某個校區參與的老師有10人,那他們就統一個時間,互相搭配去模擬情境訓練,當然了呈現方式也是錄製短影片,但這種相對效果會更好一些、更實際一些。不知道您覺得哪一種方式更可行呢?”
姚總短暫的頓了頓,“這樣吧,孫老師,前置課程呢,可能是根據對應校區的實際課程內容去安排,這個不一定需要統一。但是培訓這個事,咱們最好還是統一一下,如果培訓,那就這次參與到的,現在是共計7個校區了,都要培訓才行。你說的這些想法,我回來再跟張總、還有鄭老師,都商量下。”
“如果有必要培訓的話,估計也是個人為單位去錄製吧,更方便些。如果以校區為單位,我擔心這麼短的時間,不一定每一個校區都能協調到位。要不你再繼續說說前置課吧,你是說你負責的那幾個校區,都要做嗎?”
感覺到培訓的事,沒辦法馬上得到確認,孫晗只得繼續講到了前置課程。
“前置課程,因為咱們工作群裡,鄭老師一直沒有發出來他們研發的那一組課程內容,所以我先說我們組這邊吧。我們這裡對應了3個校區,之前前置課的設定方式,我已經發給您了,有課題、有對應的常規題目比如選擇、填空、問答,但更重要是集中在發散性論述題上。”
“而這些一是圍繞課題而開展的,二是前置課裡會安排課題關聯的一些常識知識;以及在研學動手實踐中,會提前引導同學們自主思考和記錄下自己的前置問題;再有就是引導同學們利用線上等方式來蒐集、分析、整合跟解決課題有關的資訊。基於這些的必要性,我才會希望說,我們的前置課程,這個環節不能缺失。”
姚總邊聽邊點頭,“那孫老師,如果你要求做前置課的話,校區那邊的配合程度如何,你都跟他們打了招呼了嗎?另外就是,這個前置課,你是指,你們在做研學前,會提前過去12天,做個線下上課嗎?還是線上形式的?”
孫晗認真的繼續回答:“姚總,其實您這已經是好幾個問題了哈。第一是配合程度,之前我們在研發做內容時,因為研學手冊是有這個前置課程環節體現的,所以當時就跟3個校區的對接負責人,分別溝透過了,學校在配合上,沒有問題的,您放心。”
“第二,前置課的方式,最理想的肯定是線上加線下相結合。當然了,成本等等綜合角度考慮的話,我覺得可以透過線上來實現。同時這個並不會耽誤太多老師們的時間,他們主要是協助轉發,當然也需要協助階段性的去檢查,或者抽查吧。不過這些就本來是他們參與到學期中研學這個專案中來所必要承擔的工作了。”
孫晗一連串的滔滔不絕,姚總卻只是微笑著時不時的點下頭,不置可否的樣子。說到最後,姚總總算是結束語似的一句:“孫老師,你說的都挺好的,前置課要不你就直接操作就行了。那個培訓的事,先等等,咱們稍後再商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