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奶奶身邊,他能放鬆下來,做個孩子,享受她帶給自己的那份親切和溫暖。
而自己在明珠書院裡,需要的是步步為營。
回想起外祖家那些個見到自己哭哭啼啼的婦人們,一個個拐著八十個彎兒也要訴訴苦的人,她們心裡可沒有心疼過自己這十一年是怎麼活過來的。
奶奶就不同了,她救自己的命,教自己做人,是親人,哪怕她有所圖,那也是圖個光明磊落,更何況自己都怕奶奶啥也不圖,到時候自己報恩都無處著手呢。
河邊,陳瑜收起來印章,慢慢的往回走,到了家門口看著大紅的福字和春聯,勾起唇角笑了,這成就感啊,遙想當初寒門破屋,這一年過的值!
孩子們圍過來,嘰嘰喳喳的簇擁著陳瑜進了院子,看著一個個圓乎乎的小臉,漂亮的花兒一般的孫女,簡直有點兒上頭,再看祈玉身邊的謙修、紹禮和竹隱,蘇家孫子輩的三個小夥子,未來可期。
鄭月娥打後面廚房過來,一抬頭看到婆婆和孩子王似的,快步走過來:“芳菲、玉蘭,帶著弟弟妹妹們去洗漱,準備開席了。”
“謙修,你們都是大孩子了,跟著你爹他們坐一起。”鄭月娥把這些孩子們都安置好,回頭笑吟吟的說:“娘啊,這些皮猴子一個都讓人頭疼,十幾個可要鬧著你了,三嬸她們幾個孕婦盼著你,脖子都要長了。”
陳瑜笑呵呵的往自己屋子來:“那也忍著!我打今兒到初五前,都不診脈。”
走了幾步回頭:“老五媳婦可不能累到,臨盆就在眼跟前兒了。”
李秀英到了門口,聽到這話笑著過來:“娘放心,我能忍過初五。”
陳瑜一愣,哈哈大笑:“忍什麼忍?你倒好本事了。”
中午辭舊飯,豐盛到用席面稱之絕不為過,好酒好菜擺上來,蘇城那是喜氣洋洋啊,這一年不單單看到二哥這一大家子都好的沒話說,就自己那也是要當爹的人了!
媳婦兒陪著陳瑜和閔氏這兩位長輩,好大一桌子,席間說說笑笑,可沒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芸娘到底被鄭月娥灌了幾杯酒,那小臉紅撲撲的樣兒,不知道是害羞,還是酒上臉了。
辭舊飯對著的就是夜裡的迎新飯,這蘇家包餃子都得是幾張長條桌拼在一起,陳瑜是想幫忙都沒機會,索性陪著閔玉蟬聊家常。
太陽落山後,蘇二郎帶著孩子們各個院子掛起來紅燈籠,大門口煙花爆竹可沒少準備。
“二嫂,真覺得像是在做夢。”閔玉蟬感慨:“才一年多的光景,誰敢想咱們家的日子嗷一下就起來了。”
陳瑜何嘗不是這樣的感觸,不過與閔玉蟬不同的是,自己經歷略有些玄罷了。
“放心吧,以後會更好的。”陳瑜看著在半空中綻放的煙花,輕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