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你也別太難過。”王家大舅奶奶寬慰了幾句,“你娘她去過縣裡了,但是你大姐和你三妹,壓根做不了家裡的主。現在家家戶戶都難,誰肯多收兩個只能吃不能做活的嘴呢?咱們村沒親戚投奔的,都能暫住善堂,吃食是管的。”
一個續絃一個妾,自己的日子過得水深火熱,哪裡還顧忌地上來打秋風的爹孃。
王家大舅奶奶這話,是告訴杜盈秋別覺得拒絕了爹孃自責,她本就是爹孃的備選,且他們也不是沒有活路。
“大舅母的話,秋娘曉得了。”杜盈秋淺笑示意自己無礙。
杜家的事解決了,剩下地則更關心剛剛杜盈秋提到,山二郎要去縣衙當差的事。
最積極關心這事的,不是大人們,而是山三柱這個小娃娃,臉上的笑高高揚起,“那二叔是不是要住縣裡呀?是不是跟三叔一樣,過年才回來?”
“說什麼胡話。”金氏哪裡看不出自家么兒的小心思,一巴掌兜在他頭上,“縣裡到咱們村才多遠,你二叔當差也有休沐的時候,還不能回來了?”
山二郎見侄兒吃癟,笑了幾聲,將前因後果解釋了一遍,青山村是私改河道的事了了,大家夥兒也安心些。
“我去縣衙當差,秋娘也要去繡坊,四丫要留在保濟堂跟著紀大夫學醫,暫時是得在縣衙裡歇腳。所以家裡的事,得勞大哥大嫂和孫大哥孫嫂幫襯了。”
回來的路上,二房三口就商議了家中的安置。
房子空著也是空著,不如交給孫家夫妻倆暫且住著,他們修葺之前的房子也需要時日,借住的鄉親也可以繼續借住一段時日。
孫家夫妻都是結了乾親的,自家還住在二房家裡,對此自然沒有異議,只孫嬸捨不得山桃,抱著稀罕了好一會兒。
地裡的事,少不得要讓大房幫襯,自然地裡的收成也歸大房家的。
“地裡的活兒幹一畝是幹,幹兩畝也是幹,咱自家兄弟不說這客套話。”山大郎見著弟弟有出息,別提多開心,直接包圓了這事。
旁的鄉親也表示,農忙他們也能幫把手。
就連精打細算的金氏這回也沒說什麼,“是呀,二弟你教三柱這麼久,紙筆錢都不肯收,地裡那三瓜兩棗的還分什麼分,我跟你大哥幫你們拾掇著就行。只是你們這一走,三柱這......”
“嫂子,這事我也想好了。三柱是個聰明娃,能讀書,現在年歲還小,先跟著我在縣裡讀書,等過了九歲就去考縣學。”山二郎早想好了這安排,不光是自家侄兒,也是他第二個學生,還是很上心的。
此話一出,大房夫妻是高興了,三柱蔫了。
山桃倒是很高興,三柱能跟她一起繼續念學,碰了碰三柱的肩膀,“三哥,開心點,縣裡好吃的可比村裡多。”
三柱聽了這話,心頭舒服了很多,點頭道:“行吧,那三哥我就勉強陪你再念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