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團寵五歲半:我全家都是穿來的> 第五十七章 為官為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七章 為官為民 (1 / 2)

在義診處,文縣令和山家三口聊得很是盡興。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對於文縣令而言,卻是接下了一個爛攤子,災後的安置事宜瑣碎繁重,因為前任縣令是被革職,交接也更加麻煩。

連夜加班,熬出了一對黑眼圈的文縣令來義診處,本想著微服問問災民各處如今的實情,沒想到碰到了幾個妙人。

青山村受災最弱的事文縣令早就注意到了,本打算派人去細細調查一番,沒想到直接在縣裡就得到了答案。

不僅如此,山家對青山村的情況瞭如指掌,對鄰近的大河村的災情也知之甚多。

特別是山二郎,談吐之間能感受到腹中有書,見地深遠,還淺談了不少災民安置的辦法,雖然故意說了最直接粗淺的話,可其中真理卻實實在在。

“以工代賑,是個好法子。”文縣令越說越興奮,找紀大夫借了紙筆奮筆疾書,“賑濟災民需要大量的錢財,更需要時日慢慢恢復民生。比起一味的往裡填銀子,讓暫失土地的流民有事可做,按勞得酬,才能更快地安穩民心。”

幾千年的差距不僅僅是時間,山二郎雖然看著和文縣令年紀相當,但其中隔著的是無數朝代的經驗之談。

何況以文縣令的年紀,多半也是初入官場,能將蒼江縣穩定到當下現況已是不易,山二郎給他提的法子卻開啟了另一扇窗。

“最要緊的,還是河道的疏通和堤壩的鞏固。縣令大人,小民是服過勞役的,當下於百姓而言,工錢不是最要緊的,勞工時吃飽穿暖做事才有足夠的勁兒。”山二郎見縣令寫的認真,也就開啟了話匣子。

“除了河壩需要勞工,還可僱人在山上種植樹木,如桑樹榆樹此等日後可換銀錢的,不僅促民生,還可固土,防止諸如滑坡等災害二次發生。”

眼下時節才開春,雨水就將堤壩沖垮,等到多雨的夏季來臨,更是危險。

文縣令聞言點了點頭,記了下來,“山兄所言甚是。山兄長我幾歲,不必叫我縣令大人,不是在堂上,稱呼我名諱喻之即可。嫂夫人可有高見言?”

見杜盈秋欲言又止,文縣令又向她頷首致意。

“不算什麼高見。我平日常做繡活,其實咱們村和臨近的村,種桑樹的人家不少,會織布的也不少,但織能賣得上價錢的布匹,再難些的刺繡卻少有女子會。”

杜盈秋談到了擅長的事,也侃侃而談,“若能鼓勵多種桑樹,不如官府再設教授繡技的繡坊。女子多了一門手藝,既可貼補家用,也可讓咱們蒼江縣多一份產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嫂夫人此舉甚是高明。”文縣令又記上一筆,在其後又空白了一些,“官不與民爭利,官府設立繡坊不便,倒不如與現成的繡坊合謀,官府可撥款促成。”

打量了一遍三人衣物,百姓之衣多自制,針腳密實,山桃的衣服杜盈秋做得最上心,還有不少刺繡圖樣,錦繡絕倫。

“嫂夫人繡法高超,若能出任繡師,更是替我解決了心頭之患了。”

文縣令明白投桃報李的道理,雖然山二郎一開始主動告訴自己青山村的事不難看出是為了解釋修改河道的緣由,但他們夫妻倆確實也提供了不少解決災情的好辦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