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雨水不歇,雖雨勢不大,但多少也影響了河道里的趕工。
杜盈秋決定暫時留在大河村照料自家人,每日備些熱騰騰的飯菜,免費給村裡的鄉親供應一些熱水,讓山桃回村給金氏帶了口信。
“你娘留那我也放心些,這天氣偏不讓歇息。”金氏嘆了口氣,見山桃將自己的小挎包又拾掇了起來,奇怪道:“你才家來,又收拾這幹啥?”
“我去縣裡一趟,去見高小姐。”山桃想了想也沒什麼好帶的,鄉下的東西於高小姐而言只是個新奇,便用一個小陶罐裝了點野蜂蜜,照例也給自家師父備上了一份,還有近日來炮製好的藥材,要拿去給師父檢驗。
見山桃有正事的樣,金氏也不好多說,只託了去縣裡的鄉親照料,將山桃送了過去。
因雨勢的緣故,保濟堂不比之前來的病患多,在後院喝茶聽雨的紀大夫聽著山桃的聲音,才慢悠悠地坐了起來。
被炮製好的藥材小心地用油布裹好一一分隔開,紀大夫撿起一樣來藉著光細細看過再聞,最後才滿意地點了點頭,“不過只靠著書本,就能做到這地步,丫頭你很有天賦啊。”
不光是天賦,拿來的這些炮製好的藥材,皆是山桃親自上山挖取的,還不包括炮製損耗的,數量也十分驚人,一看就是日日不落師父的教誨。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徒弟如此好學,師父便更有耐心,指點了山桃炮製中不夠完善的,又幫她解惑了一些藥草習性的問題,最後拿起那本百草集考校了一番。
“竟都記住了?”紀大夫聽著她回答得流暢無比有些驚訝,又滿意地笑起來,“不錯不錯,你們青山村多山地,藥草數量不少,常見的你也識大半了。特別是那株丹參,長勢很好,丹參活血化瘀,像之前你孃的病症就能用。”
見山桃習醫比自己想得還快,紀大夫又給了她一本千金方,裡面記載了常見病症的慣常藥方,算是學醫之人的入門教材。
“千金方你先熟記,在學望聞問切前不可隨意開方,只先記下藥性配比君臣相輔。”
那些帶來的作業——炮製好的藥材也沒浪費,紀大夫做主全收下了,有部分炮製不足的只稍加工便能使用,一共換了不少銅板。
“師父,您幫我把藥材錢換成生薑和紅糖吧,我爹他們這些天在服勞役,我想給他們弄些驅寒的。”
聽了這話,紀大夫依言給她換成了生薑紅糖,又另外配了幾副驅寒防風的藥,“這些你一併帶上,煎服,若喝的人多,多加水煎服幾次也行,防防風寒。”
謝過了紀大夫,山桃帶著藥包,又去了縣令府,還是走的後門,也照舊在巷子口看見了坐在路邊的趙家少爺。
山桃來了幾次縣裡,見證了趙家的一路落敗,趙老爺死後,生前那些稱兄道弟的親戚上門,為家產分割之事大鬧了一通,縣裡也傳得風風雨雨。
然而趙家少爺什麼也沒管,只穿著一身麻衣,在靈堂坐半日,在街頭坐半日,一副視金錢如糞土的模樣。
“小丫頭,又來了?”趙家少爺衝著山桃揮了揮手,給她扔了一包點心,“桃酥,帶著吃吧。”
一看就知道這桃酥不過是借花獻佛,山桃剛想退卻回去,趙家少爺便拍拍衣角頭也不回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