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中州> 第一卷 龍出塞北 第二章 西北風流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龍出塞北 第二章 西北風流城 (2 / 2)

於是乎,憑藉著外商的大量湧入和來往關稅,潯陽逐漸從一個邊陲古鎮發展成了徹夜燈火的大城。同時,以潯陽為首的北商幫,也隱隱有了與臨東海的商州、帝都上九流商會分庭抗禮之勢。往前百年不敢想像的場面,從前戰鼓震天之地,從此也有駝鈴悠悠。

兩百年來,時至今日,令西北三州人們心中安定的,除了襄陽,潯陽的名號也開始越來越響。

繁榮起來的潯陽,面對老生常談的文興現象,一寺一塔一高樓,意外的沒有想象中那般爛俗景象。當年重建之後的潯陽,遍地商旅,官商勾結,幾乎找不到一個敬畏神明的主兒。想一想那個連城主都變著法兒變相經商的年代,玉瓦高樓豈不是爛的發臭的人心砌成的嗎?於是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越不敬神不思己的人家,擺放的佛陀道首便越高大越金貴,至於那些個供奉了好幾尊鎏金大佛或黃木天師的門戶,得燒多少香火才鎮得住他們犯下的惡事?

讓這種現象好轉的是百多年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相傳身前是夜,身後百鬼,百丈琉璃身,舉火夜行。僧人在遍歷中州之後,於潯陽結茅修行。滿城人鬼,一鍾即鳴,十年修淨滿城人心。後來老和尚離開潯陽之後,便有人共建了潯陽的第一座寺廟和佛塔。

至於號稱藏書十萬卷的麒麟樓,則相傳是三十年前祁陽前代帝師暗中下令修建,三十年來撿盡天下正史野史、堪輿、水經、風化、文宗武卷……傍於潯水,坐落於城主府側,是一座令任何人都會心生貪念的寶庫。然而幾十年來,無數想潛進樓中盜書的武夫能人,硬是沒有一個活著走出來過,不是消失不見,就是拋屍城外餵了野狗,倒是平白給這座書庫增添了幾分不可名狀的威懾。

除了生意興隆和以塔、寺、高樓為首的文學興盛。潯陽的美景,在中州也是出了名的。潯陽楓美,秋來的時候,一樹樹楓葉擠簇著,在漫天夕陽中簌簌飄落,娓娓地滑行到地上,彷彿下著一場盛大的紅雪,美的讓人忘記呼吸。

潯陽滿城皆楓樹,風來時便滿城楓落,好似下雪。外人傳言的“楓雪城”或“風雪城”,傳的太多就不清不白了,但終究是說它的好。

於是這裡的景色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文人騷客,其中不乏帝都長安的才子。一葉紅楓落,萬事上心頭。他們滿心歡喜地來,又滿腹愁緒地離去。

潯陽城的滿城楓裡,有些楓葉特別,帶著淡香,有的人家用開水過一遍,曬乾,燻上些北域送來的香料,再用針線縫製好,就做成了一盞小巧的楓燈,是潯陽的特產。年年中秋,滿城都掛著這樣的燈籠。它也受到來往客商的鐘愛,因為特有、路遠,又不易儲存,制好的楓葉楓燈捎往內地往往能賣個好價錢。所以中州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楓燈的身影,其中又以大戶人家居多。

還有此地的落日,或許是臨關的緣故,帶上了些肅穆的氣氛。天氣好的時候,登上城樓,便能見到一顆碩大的紅日貼近地平線下沉,連雲都給染成漫天的彤紅色。忽的風起,大漠上便彌升起一層朦朦細沙,半遮著夕陽。風沙纏纏綿綿,千里外野鷹起落……

若有時天地之間號響,便是襄陽兵馬出關又入關。

此時有詩,便很好。

有酒,便更好。

古人曾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又或是“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大概也不過如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