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原來郭老闆也是位有情懷的,如今正在為自己的情懷買單。
蘇陽撓撓頭:“師傅,真沒轍,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聽咱這個玩意,每次上臺我看著那空空蕩蕩的三四百個座位,都覺得心慌,要不我們還撤回去天橋劇場得了,還能省下不少房租錢。”
郭老闆單手胡嚕一下頭頂的桃心:“撤回去可不行,那不得攪合了一隊的演出嗎,他們現在每天的場子都排的滿滿當當,那還能給你們留出來空擋?”
蘇陽就賭氣:“不行我也跟九靈學著,來村裡撂地演出得了!”
郭老闆就氣惱:“我這一年幾百萬的花著,就是不想埋沒你在京劇上面的才能,咱們社沒指著唱京劇開疆拓土,只求你能成一個好角兒,一個好角兒沒有十年以上的舞臺浸淫那是根本出不了頭,你剛說想來村裡撂地,這是埋汰誰呢?”
當年郭老闆收蘇陽為徒的時候,在京劇界可是引起來挺大的爭議,你一個說相聲的,把曾經上過春晚的京劇神童收入門下?有人就提出相聲社的吃相太難看,會耽誤了這位神童的京劇前途。
可是就沒人想過,當年的蘇陽正處於青春變聲期,沒人能保證他經過倒倉以後,還能保持以前的嗓音條件。如果嗓音不能恢復到以前,蘇陽就只能空頂著一個“京劇神童”的帽子,沒了飯轍。
而入了相聲門裡,最起碼蘇陽就多學了一門能掙錢吃飯的手藝。
如今蘇陽已經到了二十歲,嗓音已經固定了下來,郭老闆為了把蘇陽真正地捧成角,也為了自己對京劇的熱愛,乾脆就單成立了一個京劇社,由蘇陽領銜,在城西租了一個劇場,門口掛出了水牌,開始了正式表演。
剛開始,郭老闆也會過來,上場唱那麼幾齣戲過過癮,因為郭老闆的號召力,戲園子票賣的還不錯,但終歸如今的京劇不景氣,能真正花錢看戲的觀眾就沒幾個,最終這個京劇社就成了每個月賠錢的包袱,甩都甩不掉。
為了喜歡京劇的情懷,為了把蘇陽捧成真正的角兒,郭老闆財大氣粗,每個月往裡填個幾十萬倒是也花的起,可是長此下去也不是個事,總是一塊心病。
這裡面的故事姚遠隱隱約約聽說過一些,如今聽兩個人的對話,就明白了京劇社現在的狀態。
就靈機一動:“郭老闆,我有個主意,您看看行不行,我們紅旗村新開辦了一家養老院,位置就在國道邊上,裡面有個一個小劇場,不行我跟他們說一說,這個劇場給你們免費用得了,養老院裡面住滿了得有五六百人,上了點歲數的人多半都喜歡京劇,也可以對外售票,那個位置離著城裡和鎮上都不遠,還有公交車直達,真心喜歡京劇的不會在乎多走那麼兩步路,這樣一來蘇陽的京劇社也就有了個落腳之地,還不用花錢。”
郭老闆嘴裡叨磨著:“養老院啊?行不行呀?”
“郭老師,您回頭去看看不就得了,這個養老院跟普通的養老院有點不一樣,入住的客人還是挺有消費能力的,再說了,小劇場也是對外的,總比守在城裡,給人家每個月交那死貴死貴的房租強。”姚遠就接著慫恿。
“行,謝謝姚老闆的美意,如果方便的話,回頭下午就去看看?”郭老闆下了決心。
“沒問題!”
旁邊的仟兒哥目光閃動:“德剛,你說咱們相聲社今年的綜藝節目,放在紅旗村拍幾期行不行?這個村子挺有味道的,建築環境有點明清古鎮的意思,還有那麼多農家院,也有現成的相聲園子,觀眾基礎也好,綜藝節目就放在村裡拍,讓徒弟們在各個農家院裡幫忙跑跑腿、扮演一下跑堂的店小二,或者跟著廚子學學手藝之類的,做這麼一期節目應該挺抓人。”
郭老闆反應挺快:“著哇,是個好主意!”
然後眼睛看向姚遠:“就是不知道村裡人家願不願意?”
幸福來的太突然!姚遠就笑的嘴都快咧到了後腦勺,手拍大腿:“這不是好事嘛,我們巴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得呢,有啥不樂意的,這事我就能做主,您隨時過來,我們全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