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足矣!
趙匡胤與趙普在後園亭中落了座,一邊觀賞雪景,一邊煮酒小酌。
“則平,我今夜前來尋你,是因為心中有一樁大事不能決斷。你且猜猜看,是哪一樁大事?”
“聖心廣大,囊括萬千,微臣哪裡猜得到?”
“不,你一定猜得到,也只有你能猜得到。”
“是何時攻取太原?”
趙匡胤搖頭。
“是如何為朝廷開源?”
趙匡胤仍然搖頭。
趙普狡黠地微微一笑,給趙匡胤和自己各酌了一杯酒,道:“恕臣實在猜不出,咱們君臣且飲酒賞雪,不談國事。”
趙匡胤知道,以趙普之智一定是早就看破了自己的來意,只是故意猜錯以求避開話題。
但拿這種老臣兼舊友沒轍兒,趙匡胤只得自己挑明,把近來發現兒子趙德昭才幹與德行大有長進,自己有所動心,卻又顧慮重重等情形,原原本本說了。
“……則平,當年金匱之盟,你是見證者,也是代書誓約之人,誓約尾上有你的名字,所以此事不找別人,唯獨來找你,誰都能滑過去,就你是滑不過去的!”
這就是逼著表態了。
趙普沒了退路,只得正面作答:“聖上,當年太后逼著您答應百年後傳位晉王,您就不該答應,更不該立下誓約。”
趙匡胤揚起眉頭,眼中亮光閃爍:“你是說,我應該立皇太子,而非皇太弟?”
“不。”
趙普緩緩搖頭。
“當年聖上就已經做錯了。”
“倘若如今翻悔毀約,便是一錯再錯。”
“聖上多年扶植,晉王羽翼已成,廣有朝野人望,輕易動搖不得,否則有損國朝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