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約摸一柱香的功夫,酒樽裡的酒都喝上好幾樽,經陳天華腦中反覆推敲,也覺得回憶得沒什麼疏漏。
他放下酒樽,走到書案前,提筆準備沾墨書寫出來看。
這時,一直在門縫裡偷窺的鸞蓉,見陳天華放下酒樽走向書案,知道他已胸有成詩了,於是,她輕輕推門進去,“將軍,蓉兒來給你研墨。”
“好…”
陳天華非常嚴肅,他提筆在書案的一張宣紙上、沾墨書寫了起來。
鸞蓉在一旁研墨,一邊密切關注,眸光閃爍,漸漸露出一種柔色。
陳天華灑脫執筆,懸手一氣呵成,筆法蒼勁,力透欲飛,雖稱不上書法,但他的一手行草頗有心得。
鸞蓉一直在盯著看,有些迫不及待的驚喜感。
只不過她更注重內容,忽視了筆法如何,因為她最感興趣的是詩詞的內涵與意境,而並非表面形式。
當陳天華默抄完、宋代陳與義的《臨江仙》之後,擱筆停下,移步到酒案邊上。
他抬手將樽口酒一口悶了,長長舒了口氣。
瑪的,這抄襲別人的,終不是君子之為,再怎麼裝腔作勢,但還是有些心虛。
好在這是前人作品,這個陳與義不算太有名,時下應該無人知曉。
鸞蓉則攤開那張大號宣紙,看著令她激動的詩詞,默默唸著,眼眸閃爍異彩,湧起了無限遐思。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江中。”
看完了詩,再望了一眼廂房裡的酒壺和酒樽,遙想到坊前的長江水,情景交融,頓時給她一種強烈的衝擊。
她對這次端午節奪魁的信心,更提升了一籌。
過了片刻,鸞蓉回過神來,對著陳天華的背影詢問道:“將軍,唱這首歌詩,可得有名字?”
“歌詩的名字?”
他想了一想,靈機一動便說道:“就叫它《端午尋情》”
“端午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