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卯時
公雞剛啼鳴,陳天華就醒了。
因為心中有事也沒有睡得很沉,只算淺睡,屬於迷迷糊糊狀態。
他從小床上一躍而起,到外間,舀了一瓢水桶裡的涼水,拿手洗了一把臉,回頭到西廂房搖醒小妹幼娟,叫她趕緊起床,抹把臉兄妹倆就出發了。
卯時大概就是早晨五點吧,天才矇矇亮,陳天華和幼娟倆帶上昨天準備好野釣工具,提著一隻木桶,向前幾天摸河蚌時踩點好的河岸走去。
晨風微微的迎面吹來,晶瑩透亮的露珠順著樹葉子滑下來,滴入兄妹倆的臉頰。
橫湖邊的草木特別茂盛,冬青樹的葉子油亮油亮的,枝繁葉茂,給人們撐起了一片濃濃的綠陰。
陳天華他們走了離家約三百米,來到橫湖向大運河的彎道河岸上,這裡是今天的試驗區。
清晨的湖面上沒有往來船隻,平靜似鏡沒有一絲水波,湖水經過一晝夜沉澱之後,清澈見底。
這樣很容易觀察著扒在石壁縫隙裡、湖底裡的蝦兵蝦將們,它們在那探頭探腦,張牙舞爪,也在準備攬食。
陳天華將抄好的穀糠,沿河岸撒了一段,將每根釣杆的鉤子,快速串上活蚯蚓,然後靠著湖岸橫著放下竹杆,按順序排列逐一放下……
排放下第六根釣杆時,時間約摸過去了十分鐘光景,然後回頭拉起第一個釣杆。
哇噻,十個鉤子上滿掛著張牙舞爪的河蝦。
“哎呀,好多蝦,好大蝦喲…”幼娟高興得嘣跳起來,笑得合不攏嘴啦。
“別光高興,快把蝦輕輕摘弄下來,放入水桶裡,有倒鉤刺的,要小心手哦!”
陳天華指揮著幼娟將蝦從倒鉤上輕輕摘下,放入裝有水的木桶中,再將蚯蚓重新串入釣鉤,再在原位置放入湖中。
然後再拉起第二杆……第三杆……到第六杆……
一個單迴圈下來,耗時約一個鐘多點,幾乎都是滿鉤,收穫有小二斤蝦。
雙迴圈下來後,就換個新區域,繼續撒穀糠誘引子,放鉤杆……這樣週而復始,每個區域一個雙迴圈……
那天實際操作四個小時,估摸到了早上十點鐘過後就收竿。
因為上午九點半之後,這個湖面上,船來船往的開始多了起來,湖面顯得很不平靜,河蝦受著波浪衝擊驚嚇,大都會躲進石縫裡,不太願意再上鉤,也就不好操作啦。
陳天華計算了一下,約摸四個小時的操作,六支釣竿,二個雙迴圈,共收穫七斤多活蝦。
如果將釣竿增加之十二根,幫手再增加一個,把大姐衛娟也叫上,情況是不是會大不一樣呢?
陳天華對河湖流域進行過拓撲分析,選定好最佳的野釣區域,對野釣過程,實施精準的定量計算,流程程式化,精細化控制。
這七斤多活蝦,陳天華和幼娟拎到雙棲鄉鎮集市上去賣掉,約半個多小時就賣沒啦。
也不是叫賣完,而是被搶完的。
大家很少見到這種青殼大蝦,而且是鮮活的。
換回來二塊光緒元寶的銀圓和一大把銅板。
因為陳天華對行情不太瞭解,對價錢更陌生,今天純粹是試探性的,賣多少錢並不重要。
但母親薛婉珍拿到這些錢後,高興得從泣不成聲,到後來的破涕為笑,連聲說“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