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欲分兵北上,玉環尋李琩拉攏
不久,玄宗自己陣營裡的禁軍又一次亂了。
李輔國等太子黨羽在暗地集結,而其餘禁軍也紛紛抱團。
他們本就不願去蜀地,心中各有各的算盤,如今看有人在帶頭結黨營私,其他剛回過神來的禁軍也紛紛叫嚷著讓玄宗改變行蹤。
禁軍說劍南蜀地是楊國忠的地盤,那裡的將領都是楊國忠的死黨,他們殺了楊國忠,去劍南是自尋死路,不如起兵北上,另覓出處。
玄宗只一遍一遍的小聲重複:“天命,天命......”
是啊,長安宮闕,是帝王的居所;歷代陵墓,是李唐的祖墳。
自己這樣逃竄,又怎能收複兩京、中興社稷?
楊玉環站在玄宗身後,靜靜地想著自己接下來的安排。
她猜到了李亨會被救出,然後分兵兩路。但不能讓他們得逞,自己必須要阻止這行動。
來都來了,就給他幹一票大事業。
挽救唐朝的衰亡,給這個興盛的王朝續命。
按照歷史的走向,五日後,叛軍兵不血刃佔領長安,接著就進長安城大肆燒殺搶掠。
太子軍隊往西北方出發,在渭水河畔與潼關退下的殘軍相遇。
玄宗應當前往扶風,而扶風恰好有一批進貢的彩帛,發表演講安撫軍心,帶著剩餘的禁軍前往西南行進。
回長安是不可能的,沒有足夠的兵力與安祿山正面作戰,只會被一舉剿滅。
若是南下,自己還可以用楊家之女的身份按住劍南,且蜀地連年豐收,甲兵全盛,又易守難攻,只是入蜀的話,後路被叛軍切斷,就被徹底困在了川蜀之地。
蜀地,在她看來,適合做戰爭最後的底牌,而不是蝸居的避難所。
如今,主要的戰場集中在河北和關中地區,真源縣令張巡,在雍州堅守;將領魯炅駐守南陽,在被圍攻的困境下堅守一年之久,兩人阻擋叛軍向江漢地區的行進,並保證江南的物資可以送到朝廷。
等叛軍進了長安城,戰事會有一段時間的緩和時間,安祿山等人忙於在長安城中享樂,會忽視戰局,到時候,便是一個重整軍備,調集重兵的機會。
李光弼此時,應該正想趁勢攻取範陽郡,卻被潼關的失手拖了後腿,耽擱了戰事。郭子儀和李光弼如今正在河東地區,被戰線阻擋不能南下,只能西行。
若是李亨帶兵,他為了皇位的合理性,會先選擇收複洛陽和長安,而楊玉環清楚,如果要最快地搗滅叛軍,應該直搗範陽。
而江陵物産豐饒,永王李璘就曾在江陵起兵——這次,楊玉環搶了先機。
河北地區一片戰亂,直搗範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如今,最好的辦法是兵分兩路,一路按照李亨原本的計劃,北上靈武、另一路南下去江陵,招兵買馬,再兩面夾擊進軍範陽。
理想很豐滿,轉眼看現實——
她手上沒有兵權,也不能把那些大唐名將調回來。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原本,有楊國忠和楊家勢力,但在金城驛變故後,楊家只剩下她孤身一人留在軍中。
玄宗,一心只想逃命,軍中也不乏貪生怕死的貴族,高力士,手中沒有任何兵權,而自己作為女子,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哪怕三軍不願同玄宗南下,自己也是不可能掌控軍隊的,更無法下詔讓在外的能臣將士前來投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