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3章 喝酒 (3 / 4)

這就是酒的作法,並無什麼奇異的辦法。

由一點生活中的偶然的機會作契機,啟發創造發明之靈感,這是很合乎一些發明創造的規律的,這段記載在後世流傳,杜康便成了很能夠留心四周的小事,並能及時啟動創作靈感之發明家了。

魏武帝樂府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

歷史上杜康確有其人。

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都有過記載自不必說。

有一個故事對杜康也有過較詳的記載。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

康家衛是一個至今還有的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

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

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面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杜康泉"。

縣誌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

有酒味故然不確定,但此泉水質清冽甘爽卻是事實。

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

杜康泉旁邊的土坡上,有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磚牆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

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朔像。

據縣誌記載,往日,鄉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帶上供品,到這裡來祭奠,組織"賽享"活動。

這一天熱鬧非常,搭臺演戲,商販雲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們方盡興而散。

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廟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涼亭。

亭呈六角形,紅柱綠瓦,五彩飛簷,楣上繪著"杜康醉劉伶"、"青梅煮酒論英雄"故事圖畫。

當然,這段記憶都是範大福穿越前的前主的一段記憶。

不知道為什麼這段記憶,會突然的湧現到範大福的腦海裡。

範大福晃了晃腦袋,揉了揉眼睛,邁步走進了小酒館。

這個小酒館不太大,裡邊的陳設也很簡單,但是座椅板凳都擺放的整整齊齊。

由此可以推斷,這家店鋪的老闆,是一個對小酒館經營很乾練的人。

範大福也是開酒店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