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1章 評判 (3 / 3)

朝綱上下,惟聖旨是從。

君臣綱紀十分嚴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王就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是無可摧毀和替代的,因此,國家大小事情,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魯莊公面對“齊師伐我”,已經“公將戰”。

也就是說魯莊公對這場戰爭何去何從,已經有了安排和佈置。

而曹劌作為一介武夫卻敢公然提出反對意見,這不是找死嗎?

此時,戰事緊急,容不得半點怠慢而魯莊公也準備好應戰了,於情於理上都不會接見曹劌,但是魯莊公並沒有高高在上,也不因曹劌是一個平民百姓而拒絕接見。

不僅接見,而且有問必答。

面對曹劌提出的“何以戰”,魯莊公能以實回答,在聽完曹劌的陳述後,經過一番思索後,竟也提出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而得到了曹劌的肯定。

魯莊公能放下尊嚴,虛心納諫,這是他身上的閃光點。

其次,盡職盡責。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說明了魯莊公盡職盡責,身為一國之君,高高在上居朝堂,卻也知道體恤百姓,君有愛民之心,民則有擁君之舉。

面對外強的入侵,魯國人民絕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

長勺之戰,我們也看到魯莊公絕非一個貪生怕死之人,看他奔赴前線,與戰士一道搖旗吶喊,為軍隊助陣,親臨前線,身先士卒。

同時與曹劌同乘一輛戰車,也就是告訴我們,魯莊公和曹劌並肩作戰。

這還不是因為曹劌戰前的建議讓魯莊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參與這麼重要的一場戰爭的資格,可見魯莊公知人善用。

打仗時魯莊公的指令又連遭制止,但魯莊公能從諫如流。

我們不能不佩服魯莊公用人不疑,放手讓曹劌施展才幹,可謂雖鄙不頑猶大智。

最後,是他的不恥下問。

一個君王平日高高在上,是眾人追捧的物件,面對曹劌不同的聲音,即使是反對自己,他也能聽進勸諫,接見地位並不高的曹劌,並與他一同乘坐戰車親自作戰。

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正確指揮下,酣暢淋漓地結束了這場衛國戰爭。

按理說,這件事就該告一段落了,但是魯莊公還在思考,他在思考什麼?

預知後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