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0章 多管閒事 (1 / 3)

魏王李泰端著酒杯,說道:“我也給大家講講以前的故事啊!”

“不知道大家愛聽不愛聽。”

“來一個,來一個故事。”大家起鬨道。

故事發生在,王羲之小的時候,練字十分刻苦。據說他練字用壞的毛筆,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們叫它“筆山”。

他家的旁邊有一個小水池,他常在這水池裡洗毛筆和硯臺,後來小水池的水都變黑了,人們就把這個小水池叫做“墨池”。

長大以後,王羲之的字寫得相當好了,還是堅持每天練字。

有一天,他聚精會神地在書房練字,連吃飯都忘了。

丫環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催著他吃,他好像沒有聽見一樣還是埋頭寫字。

丫環沒有辦法,只好去告訴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環來到書房的時候,看見王羲之正拿著一個沾滿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弄得滿嘴烏黑。

她們忍不住笑出了聲。原來,王羲之邊吃邊練字,眼睛還看著字的時候,錯把墨汁當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對王羲之說:“你要保重身體呀!你的字寫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這樣苦練呢?”

王羲之抬起頭,回答說:“我的字雖然寫得不錯,可那都是學習前人的寫法。

我要有自己的寫法,自成一體,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摸索,王羲之終於寫出了一種妍美流利的新字型。

大家都稱讚他寫的字像彩雲那樣輕鬆自如,像飛龍那樣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認為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書法家之一。

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從山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若秋冬之際,尤難為懷。

魏晉名士對浙東山水讚羨不已。

流風所及,有唐三百年,無數文人騷客踏歌而來,其中不乏如駱賓王、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詩壇翹楚。

他們自錢塘江,經浙東運河過紹興、上虞,再溯剡溪,經嵊州、新昌,至石樑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擊節高歌,為後世留下了近兩千首唐詩,形成了一條史無前例的唐詩之路。

除卻峰隆峻、潭壑鏡徹,物產豐厚、足食足兵,佛國香城、仙源道蹤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詩人流連忘返的是對魏晉名士的追慕情懷。

“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

魏晉是士族統治的時代。東晉以後,王、謝、何、庾等僑姓士族爭相到浙東一帶搶置田業,經營山居,隱逸於斯,待時而出。尤其是王、謝家族位居士族之冠,書法藝術以琅邪王家為優,詩歌文學以陳郡謝家為先。他們縱意丘壑,優遊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適。

此時,山水不再是純粹的客觀存在,而成為思想和情感的寄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