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0章 講道理 (2 / 3)

於是,劉秀就任命馮異為主簿,苗萌為從事。

之後,馮異又推薦了自己的同鄉,如銚期、段建、叔壽、左隆等人,劉秀一律任命他們為掾吏,並把這些人帶回了洛陽。

後來,更始帝幾次想派劉秀巡行河北,朝中的大臣們都表示反對。

當時曹竟為左丞相,他的兒子曹詡任尚書,父子都是朝中的肱股之臣,在朝中的地位很高。

馮異就勸劉秀跟他們深相結納。

正是有了曹氏父子的力勸,更始帝才命劉秀持節渡河,鎮撫河北諸郡。

新莽地皇四年六月,劉秀的兄長被更始帝殺死。

劉秀表面上不敢表現出傷感之色,但是心裡卻非常難過。

馮異就單獨拜見他,以便寬慰他,並趁機諫言道:“天下同苦王氏,思漢久矣。今更始諸將從橫暴虐,所至擄掠,百姓失望,無所依戴。今公專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紂之亂,乃見湯武之功;人久飢渴,易為充飽。宜急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冤結,布惠澤。”

劉秀正是因為採納了馮異的建議,才在日後為自己網路了一大批忠心的人才。

馮異雖然才略俱佳,又很受劉秀的賞識,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凡事都表現得很謙虛,如果他在路上遇見其他的將領,就會主動讓路。

論功行賞的時候,他總是愛躲在大樹下,不想參與其中,所以軍士們都稱他為“大樹將軍”,以稱讚他的德行。

李白曾寫道:“未出土時先有節,已到凌雲仍虛心。”

看似贊竹實則譽人,而馮異便是這樣一位有氣節、謙虛待人的尚德名士,他以待己之心待人,以度己之心度人,不但成就了一代帝王劉秀,也成就了他自己。

在他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種“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很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這個故事怎麼樣啊!”

“好,講的好啊!”

“再講個故事啊,沒有聽夠啊!”

“再講一個故事。”李淳風說道。

範大福繼續說道:“我再講一個故事啊!”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關在同一個畜生欄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