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皇族就可以保持超然的地位與優勢,而不用再擔心士族會有動搖統治的能力。
這一點,其實很多聰明人已經想明白了,而且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也許是一個好辦法,讓天下穩定的辦法。
以前天下不穩定,就是蛋糕不夠分,或者說一些佔據了大份額計程車族,會生出別樣的想法。
而現在,蛋糕大大的擴大了,同時參與來分的人了,沒有人可以強大到佔據那麼大的份額,在強大的過程中,就會被其他人拉下來。
沒有家族能夠佔據大的優勢,或者說一旦有這個苗頭,就會被皇族聯合其他士族打壓。
這種手段,其實漢朝一直在用。
廢丞相,立三公為虛銜,設立尚書檯,將權力歸於尚書檯 ……看起來是不是很眼熟?後世朱元璋搞的就是這套,只不過尚書檯換成了內閣,同時內閣只有首輔,沒有真正名義上的首領。
軍權歸於皇室,和政權分割開,內閣掌握大方向,六部管理實事。
這些東西,在漢朝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雛形。
歸根結底,就是將原本可以和君權相抗衡的相權,分割成了無數塊,君權需要相權來輔佐,可是相權會威脅到君權,然而相權如果分割成無數塊,那麼自然就威脅不到君權了。
就這麼簡單。
對士族,劉備集團現在採用的其實也是這樣的方法。
就像推恩令一樣,將士族的力量在不斷擴大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分裂。
士族的力量佔據了天下的九成,以前是二十個家族分這九成的力量,可是如果其中一個家族膨脹一點,就可以威脅到皇族那一成的力量。
可是現在呢?那九成的力量還是在士族手裡,可是士族的數量卻膨脹到了兩百個,兩千個,兩萬個,那麼一個家族,要膨脹到什麼地步,才能夠威脅到皇權呢?
而且真有苗頭的話,也很容易就早早地撲滅了。
這是為了維護皇權,同時也是為了維護士族。
正如當年諸葛亮和龐統石韜孟建等人討論的那樣,如果士族不受控制,皇權只能放手大殺,血流成河。
從一開始就加以控制,實際上也是保證了他們的安全。
天下之事,往往就是如此。
彼此容忍一些,就可以相安無事。
一方不斷的過界,必定會讓矛盾徹底的爆發出來。
益州的使者們,得到了滿意的答覆,而在離開之前,劉備也說了,明年開春後,襄陽將有大事,希望益州的諸位,到時候能夠共襄盛舉。
對於這話,劉循和張松李嚴都是心知肚明。
明年開春,劉備要正式登基為帝了。
在那之前,解決益州的歸屬問題,那麼就可以成為開國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