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袁譚在沒有了前途的情況下,狗急跳牆的和劉備方面達成協議,出賣父親和弟弟來獲得自身的利益,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啊!
可憐現在還忠誠地守在青州,要為父親守住側翼的袁譚知道了,也不知道他會不會氣得吐出一口血來 ……
“那麼接下來要怎麼辦呢?”袁尚問審配。
這個時候他其實沒什麼主意,畢竟袁尚雖然也算很有水平,他這種世家子弟受的教育是一點都不差的,更何況袁尚從小就受到袁紹的偏愛,他跟著沮授學兵法,跟著田豐學理政,跟著審配學劍術,都算是頗有建樹--可是他畢竟一直在鄴城待著,沒親自在一線帶兵打仗,這一點上,和袁譚比起來,就要差一些了,袁譚可是早早地就出去獨當一面了。
這也算是袁紹偏愛袁尚導致的惡果之一。
畢竟沒有前線的經驗,就無法很好的成長。
以袁尚在對抗曹操中的表現來看,如果他早早地就像袁譚那樣在一線積累經驗的話,說不定會表現得更好一點。
“現在也沒有什麼別的好辦法,只能固守待援了。城外還有張凱將軍的三萬大軍,如果王易來的部隊就是我們看到的這些的話,還是有機會反撲,把敵人趕出鄴城的。就算趕不走,內城城牆高大厚實,城內有糧有水,還有數千之眾,就算守,也能守一段不短的時間。”審配肯定的道。
袁尚點點頭,然後摩拳擦掌的道:“這些年我學習兵法,武藝也沒有放下過!正南先生,待會看我殺敵!”
“三公子不要親冒矢石為好,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指揮作戰這種事情,審配來就可以了。”審配勸道。
“現在都是內城了,還分什麼你我,先生指揮,袁尚前面衝殺,就當我是一小卒便是!”
袁尚豪氣干雲的說。
審配雖然在勸,可是看著袁尚這個樣子,心中也不由得充滿了安慰的情緒。
不愧是主公的兒子啊,平時看起來寬厚,可是在關鍵時刻,卻不缺乏勇氣!
想當年征討幽州的時候,袁紹身邊只有上百弩手,卻突然遭遇公孫瓚數千騎兵的進攻,田豐勸袁紹躲到一堵牆後暫避,袁紹猛地將頭盔損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然後他親自指揮弩手作戰,抵擋住了對方優勢騎兵的進攻,一直等到了鞠義的來援--當時袁紹如果因為畏懼而退了,那麼那場關鍵的界橋之戰,就未必是袁紹獲勝了!
關鍵時刻不缺乏勇氣,三公子不愧是主公最鍾愛的兒子啊。
帶著這樣的情緒,審配陪著袁尚,一同來到了城牆上,開始準備防守。
雖然不知道要守到什麼時候,可是他們也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