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數十塊的大石,都是透過模具澆鑄出來的原石,落在地上,就是一個坑,落在騎兵身上,則會濺射開來,給周邊的騎兵也造成巨大的殺傷力。
這一波的損傷不會很大,可是這三百米的距離,投石車可以不斷的投石,地面會變得坑窪不平,後續的騎兵,被砸死的可能性,可能還不如被絆倒摔死的可能性大。
越過這三百米的距離之後,就是陣後的弓箭手開始發威了,進入一百米之後,持盾的什長,身邊的刀盾手,以及將長矛扛在肩膀上的長矛手,則可以拿著已經裝好的連弩,開始發射。
這一段,將會帶來最大的殺傷力。
突破這一段,進入五十米之後,則是密集的飛斧、長矛。
地面則是無數的鐵菠藜。
一直到突破過這些,才可以獲得用血肉之軀去撞擊人高的大盾和數丈的長矛的機會!
第一層盾陣就算被衝開,原地散落的鐵盾和斷裂的長矛等等,也會阻礙騎兵的衝擊。
第二層盾陣,再度無數飛斧長矛飛出,長盾如牆,長矛如林……
再強悍的騎兵,面對這樣的打擊,還能有什麼衝擊力嗎?
而且現在的騎兵,防護力其實很差。
因為沒有馬蹄鐵,沒有馬鏡。
沒有馬蹄鐵,馬的負重能力差很多,長途奔襲的能力也差了很多,所以不管是大漢的騎兵還是草原遊牧民族的騎兵,無非就是一身皮甲,加上長矛、長刀、弓箭這些東西,再多就不行了。
沒有馬鏡,就必須要從小騎馬,才能夠有著出色的騎術,為什麼大漢內部騎兵很少,就是這個原因了,你就算有錢搞到很多的馬,也缺乏能夠嫻熟騎馬的戰±o
能騎射的,更是精銳中的精銳,就算是遊牧民族中,有這樣能力的,也極少。
三國時期騎術出色的,基本上都是邊關的將領,這就很說明問題了,在內陸,沒有這樣的土壤。
所以現在騎兵的防護力其實是很差的。
在王易軍這種防禦之下,確實沒什麼騎兵,可以衝破他們的大陣。
“如果繞後騷擾糧道呢?”趙雲最後問。
“我們的糧道是不會被騷擾的,因為我們的大軍前進到哪裡,路,就會修到哪裡,在那樣的道路上,我們不怕任何人襲擊。”王易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