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在政治中,其他因素總是會排在最後一位的。
而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劉備在徐州的位置越發穩固,而想要在揚州穩固地位,和孫家聯姻,同樣也是一個好方法,至少可以讓孫策的舊部們迅速的穩定情緒--兩家成了一家人,那他們之前幫孫策和劉備對抗,也就不成為什麼黑點了。
要知道,之前在江東,孫策雖然沒有完全的平定江東,也是當地最大的一股勢力,而且是具備壓倒性優勢的那種,治下雖然不穩,可是已經糾合了一大批英雄豪傑,與當地的勢力,這些勢力和孫策的勢力,已經很大程度結合在一起了,孫策如果歸降劉備,那麼這些人的位置其實是很尷尬的。
解決這種尷尬,最好的辦法,那當然就是聯姻。
兩家變成一家,至少在表面上,就不分彼此了。
正是因為考慮到這一點,王易就給劉備去了一封信,問自己應該怎麼做,劉備回得也很簡單:汝自決便可。
你自己看著辦,不用問我,你年紀也大了,自己做主就行。
不過劉備還附了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孫堅當時在虎牢關下的英姿,為父是很欣賞的,現在他英年早逝,如果你能夠娶孫家的女兒,也算是一個好事。
所以實際上,劉備的意思是贊同的。
當然,現在孫策還要隱瞞身份,在丹陽等地更好的清洗一下,丹陽山越為害最深,大族也鬧得最兇,找機會讓他去鎮壓一下,總是好的。
而且還能夠成為解決廬江劉勳的一個好機會--劉勳以為王易和孫策兩邊是對立的,然後發現自己才是唯一那個對立的,表情一定會很精彩。
所以,孫策為了表明自己其實沒什麼異心,雖然帶走了孫權等弟弟,卻將母親吳氏與孫尚香留了下來,表示此去丹陽,是四戰之地,讓老母幼妹跟著,自然不太合適,除了吳老夫人和孫尚香之外,幼弟孫匡和孫堅庶子孫朗也都留了下來。
對這個幼弟,孫策可是很疼愛的,甚至在自己繼承了烏程侯的爵位之後,他主動把這個爵位讓給了孫匡,就是為了讓他這一系能夠過得更好一些。
孫策這樣的做法,當然顯得很有誠意,卻也讓王易,背上了不小的麻煩。
從會稽離開之後,王易並沒有回到吳郡,吳郡現在有關羽和陳登鎮守,足夠了,只要毗陵典農校尉之地能夠建立起來,那麼吳郡將會成為劉備軍糧食最大的來源,畢竟這裡的土地之肥沃,甚至還要超過徐州的東海、廣陵,以及整個淮南之地。
和淮南還有徐州比起來,吳郡最大的好處就是徹底的在後方,到處都處於保護之下,可以加大投入來發展,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養活足夠的人,現在王易已經考慮宣佈增加人口的舉措了,不過去年淮南大旱,糧食還是略有不足,今年的夏糧豐收,糧食堆積如山,正是宣佈這個政策的時候。
和劉備商量了之後,很快的,劉備現在治下的東海、下邳、廣陵、淮南、丹陽北、吳郡和會稽北,就開始宣佈了一條新的政策。
普通的自耕農,原本是隻需要交兩成租子的,如果家裡有三個孩子,那麼就只需要交一成的租子。
屯田兵--這才是大頭,畢竟現在劉備治下,絕大部分土地,都是屯田兵在耕種,自耕農本就不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