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晉川既然敢這麼說,自然就想到了應對的話:“蔣老闆,我以後主要做的是高階產品批發。”
“我們國內,沒幾個地方能生產這些東西。”
“至於什麼鞋襪、糖果、罐頭,這些地方保護非常嚴重,很難開啟市場,但隨身聽、高階手錶、電視這些,有幾個地方能造?”
“我做的這些利潤高,又不搶國營廠市場,還能給當地帶去一定稅收,我想大部分地方還是很歡迎我的。”
蔣桂林覺得這個方向倒是確如寧晉川所說:“看來寧老闆是真考慮好了,我們就沒有合作的機會了麼?”
“有!”寧晉川正色說道:“給蔣老闆供貨可能有些麻煩,但跟蔣老闆合作,我覺得只要條件合適,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寧晉川跟蔣桂林合作不是真想著一定能賺錢,是想試著看,能不能從蔣桂林這搭上運輸那邊的線。
直接讓蔣桂林給自己介紹,那也太不現實。
這麼珍貴的資源,人家拼什麼介紹給剛認識兩天的人?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寧晉川很想建立自己的銷售網路,如果全國每個市寧晉川都有一個合夥人,或者認識一個搞批發的,他以後要賣東西,直接讓這些人鋪貨,不比打廣告更有利?
那種廣告一打,全世界都有人來找你進貨的想法還是有點天真了。
就算有很多人來找你,這個過程還有運輸、倉儲、回賬等等麻煩要解決,很多新合作的人,任
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是麻煩,一個問題解決起來可能就是十幾天,甚至幾個月。
那種三五天就能解決運輸、倉儲等問題的,基本都是想當然。
如果有熟悉的人,這些環節早就打通了,以後出貨就非常方便。
再加上廣告一造勢,那就是真正的勢如破竹。
除此之外,如果芙蓉市有個點,楊志兵就不用去申城拿貨,直接來芙蓉市拿貨就行,也就兩百多公里,偷偷運輸也好,打通鐵路運輸也好,哪怕是以後自己買卡車來運貨也好,要方便很多,這裡就能做成一箇中轉站。
就好像後來的快遞,他們在全國會有幾個大型中轉站和很多中型中轉站,a城市到b城市的快遞,如果收貨點不是大城市或恰好是中轉站城市,快遞通常不會直達收貨城市,總會在其中一箇中轉站轉一趟。
當然,這個生意不應該做得這麼麻煩,應該直接從申城到寶陽市更方便,受制於現在的運輸系統和道路系統,這反而是最好的辦法。
再過一些年,運輸放開了,道路網路發達了,就可以放棄中轉,直接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