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晉川的話讓蔣桂林有些拿不準。
這是一個觀念和眼界的問題。
比如現在的人做生意,他們覺得自己做生意,這生意就一定是自己的,他們搞不清資本運作和股權運作。
現在國內的人很難憑空想出一套完整的公司運營機制。
寧晉川要把生意做遍全國,這是蔣桂林怎麼也想不明白的。
雖然這個想法很大膽,讓人很佩服,那總得切合實際對不對?
就算三十年後,一個身價千萬的人跟你說,我要把生意做遍全世界,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國家開設分公司,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信。
三十年後有各種資訊科技做支撐,還有無數跨國公司,這人也身價千萬,算個富豪,但要做到世界級,腦子稍微正常一點的都會覺得他吹牛。
事實也是如此,一個千萬級別的富豪,想要把生意做到全世界,幾乎不可能。
蔣桂林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想法,“哈哈”笑著說道:“寧老闆這計劃規模很大啊!照你這個想法,做起來要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要麼要很長時間,並且長時間賺不到錢啊!”
做生意是一個迴圈,如果控制在一定的規模不擴張,賺到的就是利潤。
如果你要一直擴張,賺到的錢就必須要拿去開闢市場,老闆是沒錢進口袋的,大機率也就是收一點點利潤回來,剩下的利潤又投進去了,最後錢沒賺到,規模越來越大,公司越來越值錢。
那種又要快速擴大市場,又要大量利潤進口袋的,基本痴心妄想。
後來京東就是這樣,他們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虧損,簡單來說就是賺的錢不如花的錢多,資本卻一直願意給他們投錢,因為他們的錢沒有分紅,而是全部拿去投資,擴充套件業務去了,盤子越來越大,如果他們不擴張,隨時可以扭虧為盈,如此一來,他們的規模就上不來。
蔣桂林這話也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寧晉川的想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要麼自己掏錢,要麼在這個地方賺錢了,拿著利潤去開闢另外一個城市的市場。
至於那種名氣上來了,別人上門求著跟你做生意的,其實這種未必是你想要的。
到了那個時候,有實力的未必需要找你,找你的基本都是沒太大實力,你未必看得上。
寧晉川自然知道這些,笑著說道:“我有規模了,還怕賺不到錢?”
蔣桂林不愧是做生意的人,立刻提出一個致命的問題:“擴張可是隨時有可能虧錢的,就算一個省是一個市場,全國有二十多個省,還有直轄市。”
“每個地方都有地區保護,就算開啟一個省的大門,每個市也有自己的保護法規,打通全國的市場,難度之大,我們個體戶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同年代、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規則。
在整個八十年代,就算漸漸放開了個體戶和私人企業,但在他們身上的枷鎖卻依然有很多。